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1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1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2 09:46:1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隋朝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2、隋朝的统一
(1)时间:
(2)意义(影响):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581年
隋文帝杨坚
长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89年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长安
建康
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由于皇室姓杨又称隋杨,尊称大隋。
4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赵翼(清)

长安
建康
胭脂井
时期
夏商周时期
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史前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东周(

西周
春秋
战国


时期


西汉
东汉



西

东晋
五胡
十六国


南朝:宋—齐—

东魏—北齐
西魏—
隋朝
581


北朝
589


北周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藏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开皇之治
1、目的:
2、人物:
3、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它分为



四段,
连接
五大河流
4、地位:
5、作用:
洛阳
涿郡
余杭
隋炀帝杨广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二、开通大运河
605年
隋炀帝(杨广)
(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炀”字是属于恶到不能再恶的谥号,
“炀”字的《谥法》解释:
“炀”字所代表的意思有三种:好内远礼(贪恋女色不遵礼法),去礼远众(破坏礼制背弃大众),逆天虐民(违背天理虐待人民),前两个是昏,后一个是暴,杨广昏暴皆有,
能比得上隋炀的只有夏桀和商纣这两位君主。
和“炀”字并肩的是“桀”(贼人多杀曰桀),“纣”(残义损善曰纣),这三种都是属于十恶不赦的谥号。











608年
605年
610年
涿郡
长安
洛阳
余杭
江都
隋朝大运河
3
4
5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它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宋史》
评价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唐
皮日休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5)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6)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7)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1、原因:
2、过程:
隋文帝:
隋炀帝:
3、影响: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正式创立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确立
标志




明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
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鼓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
四、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
2、表现:
3、时间、标志:
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
隋炀帝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我今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黄沙,幽魂弃荒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逼缢隋炀帝。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江苏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1、隋朝的建立
(1)时间:(2)人物:(3)都城:
2、隋朝的统一
(1)时间:(2)意义(影响):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2、人物/时间:
3、中心:北达:南至:四段:五大河流:
4、地位:
5、作用:
1、原因:
2、过程(1)文帝(2)炀帝(标志):
3、影响:
1、原因:
2、表现:
3、时间、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