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6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6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2 09:37:24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贞观之治
(前期)开元盛世
(后期)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由盛转衰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勤于政事
重用贤能
整顿吏治
关心民生
发展生产
(唐高祖李渊):
建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一、安史之乱
1、原
因:
2、经
过:
3、结果及影响:
一、安史之乱
1.原
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
宰相宦官专权,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
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教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本为杂胡,随母改嫁后姓安。早年浪迹边疆从商,30岁后从军,以英勇骁战升为平卢将军,40岁是为平卢节度使,49岁时身兼三镇节度使。认杨贵妃为义母,但与杨国忠不睦;755年在范阳起兵,称“大燕”皇帝;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一、安史之乱
1.原
因:
2、经过:
3、结果及影响: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宰相宦官专权,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
年,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动叛乱,史称
,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后来唐朝军队在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______年,叛乱被平定。
755
安禄山
史思明
“安史之乱”
763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2、安史之乱
755年-763年
一、安史之乱
1.原
因:
2、经过:
3、结果及影响: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后来唐朝军队在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763年,叛乱被平定。
(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
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
(2)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
逐渐形成___________的局面。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宰相宦官专权,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2、唐朝灭亡
(1)原因:
(2)经过:
(3)领导人:
(3)结果及影响:
(1)时间:
(2)标志:
年,
建立
政权
唐朝灭亡。
黄巢
907
朱温
后梁
被镇压,但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据说黄巢起义义军以人肉为军饷,人吃人现象到处可见。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直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朱温,公元852年--公元912年(在位5年)
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2、实质:
3、特点: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五代--北方黄河流域:
(2)十国--南方(9个):
北方:
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
北汉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起到907年唐朝灭亡为止,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
安史之乱
1、原
因:(1)(2)(3)
2、经
过:(1)时间(2)人物(3)结果
3、影
响:(1)(2)
黄巢起义
1、时间:
2、标志:
1、原因:
2、经过:
3、领导人:
4、结果及影响: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1、形成
2、实质:
3、特点:
(1)五代--北方:黄河流域:

(2)十国--南方:
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