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1 22: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经过、结果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3.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新课
利用凡尔登战役导入新课: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讲授新课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教师: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讲解:
(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扩军备战,剑拔弩张,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史料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和殖民地对比表。
项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史料2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忍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史料3 三大矛盾、两大集团形成示意图。
史料4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情况。
教师: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教师: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战争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3.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5.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6.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后一种评价是正确的。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来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7.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难,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框架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集中体现:后起的国家无法面对殖民地已经被基本瓜分完毕的现实。)
2.一战之前形成的两个同盟: ①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拉萨热窝事件;
2.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3.原本在同盟国的意大利在一战爆发后转投协约国;
4.一战当中最惨烈的战役、一战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5.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退出一战。
6.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7.如何评价一战:一战是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8.一战对世界的影响:①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③一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