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
“雷雨发庄稼”
“一场雷雨一场肥”
你明白是什么道理吗?
一、N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气体、
难溶于水
(3)与氧气的反应
2、化学性质
非常稳定
(2)与氢气的反应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放电
N2+O2 2NO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N2+3Mg Mg3N2
点燃
1、一氧化氮(NO)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
难溶于水
二、氮的氧化物
(2)化学性质
2NO+O2=2NO2
NO收集方法:
无色
红棕色
排水法
2、二氧化氮(NO2)
(1)物理性质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4
+5
+2
失2e-
得2e-
在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成为“魔鬼谷”。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2+O2=2NO
放电
指点迷津
练习1: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
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Cl2 B.NO C.CO2 D.NO2
答案(B)
1、水溶法
无色溶液
NO2
橙色溶液
Br2
2、AgNO3法
无明显现象
淡黄色沉淀
NO2
Br2
练习2: 如何区分均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溴蒸气
[实验探究]
现有一试管NO2,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
要求: 使NO2尽可能被水完全吸收
实验步骤:
(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2)当液面在试管中不再上升时,通过导气管通入少量O2,并停一会,等待液面上升。
(3)当液面停止上升,仍有气体剩余,可再通入少量O2,这样反复操作几次,直至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解释:
总方程式:
4NO2+O2+2H2O=4HNO3
思考
若开始时是NO,通过何种方法可使其被水完全吸收?
化学方程式:
4NO+3O2+2H2O=4HNO3
练习3: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稳定共存的是
A.NH3 O2 H2
B.N2 H2 HCl
C.SO2 NO O2
D.HCl O2 CO2
答案(C)
1、危害性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2)大气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降下,成为酸雨。
(3)二氧化氮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三、二氧化氮的污染
NO2的吸收——用碱液吸收
2、回收和利用
练习4 下列气体不会造成 空气污染的是
A. NO B. SO2
C. NO2 D.N2
答案(D)
贮满干燥的某种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轻轻振荡,水可以充满试管。该气体不能是
A.HCl B.NO2
C.SO2 D.NH3
练习5
答案(B)
算一算
将分别装下列气体试管倒立在水中,水上升的体积是多少,剩余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① NO
② NO2
③ V(NO):V(O2)=4:3
④ V(NO2):V(O2)=4:1
小结
N2
NO
N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与O2
与H2
与Mg
与O2
与O2、H2O
与O2、H2O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2NO+O2=2NO2
与水
3NO2+H2O=2HNO3+NO
再见!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通常指C1~ C6可发挥的所有烃类)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4、回收利用
① 2SO2+O2=2SO3
SO3+H2O=H2SO4
(1)SO2的回收利用
②氨水吸收法:
SO2+2NH3·H2O=(NH4)2SO2+H2O
思考与交流
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水并没有充满
试管。试管内约剩余1/3的无色气
体,那么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呢?
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体进入试管中,并慢慢上升到试管的高度2/3处;
试管内气体由红棕色慢慢变为无色,剩余原气体的1/3;
当通入O2时,气体迅速由无色变红棕色又溶于水,液面继续上升,气体又变为无色,
这样反复几次,最终几乎没有气体剩余,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实验现象:
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何启示呢?
(友情提示:从原料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思考:
在工业上生产硝酸时,将吸收后的尾气中再通入适量的氧气,经过多次循环氧化吸收,可充分利用原材料,并减少NO的排放以保护环境。
汽车尾气的成分
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如使用含铅汽油)和颗粒物。
1943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元。
1971年,日本东京发生了较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一些学生中毒晕倒。同一天,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此后,日本的一些大城市连续不断地出现光化学烟雾事件。
二、氮的氧化物
N2O
+1
NO
+2
N2O3
+3
NO2
+4
N2O4
+4
N2O5
+5
2、来源
(1)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往往也参与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又迅速氧化为二氧化氮。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也含有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也转化为二氧化氮。(共29张PPT)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组
“雷雨发庄稼”
“一场雷雨一场肥”
你明白是什么道理吗?
一、N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气体、
难溶于水
熔沸点很低
(2)与氧气的反应
2、化学性质
非常稳定
(3)与氢气的反应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放电
N2+O2 2NO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N2+3Mg Mg3N2
点燃
3、用途
作保护气
二、氮的氧化物
N2O
+1
NO
+2
N2O3
+3
NO2
+4
N2O4
+4
N2O5
+5
1、一氧化氮(NO)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2NO+O2=2NO2
无色
红棕色
2、二氧化氮(NO2)
(1)物理性质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2NO2 N2O4
红棕色
无色
+4
+5
+2
失2e-
得2e-
在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闭。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成为“魔鬼谷”。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2+O2=2NO
放电
学以致用
☆
如何鉴别二氧化氮气体和溴蒸气
水溶法:分别向盛有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集气瓶中都倒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集气瓶使气体溶解,观察现象。若集气瓶中形成了无色溶液,被溶解地气体为NO2气体。若集气瓶中形成了黄色溶液,被溶解的气体为溴蒸气。
硝酸银溶液实验法: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稀的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若溶液中无现象,被气体为NO2气体;若溶液中生成了淡黄色沉淀,则气体为溴蒸气。
可否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呢?
[实验探究]
现有一试管NO2,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
要求: 使NO2尽可能被水完全吸收
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分析:
实验步骤:
(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2)当液面在试管中不再上升时,通过导气管通入少量O2,并停一会,等待液面上升。
(3)当液面停止上升,仍有气体剩余,可再通入少量O2,这样反复操作几次,直至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解释:
总方程式:
4NO2+O2+2H2O=4HNO3
思考
若开始时是NO,通过何种方法可使其被完全吸收?
化学方程式:
4NO+3O2+2H2O=4HNO3
1、危害性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2)大气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降下,成为酸雨。
(3)二氧化氮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三、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2、来源
(1)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往往也参与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又迅速氧化为二氧化氮。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也含有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也转化为二氧化氮。
NO、NO2的吸收——用碱液吸收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3、回收和利用
小结
N2
NO
N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与O2
与H2
与Mg
与O2
与O2、H2O
与NO2
与O2、H2O
4NO+3O2+2H2O=4HNO4
4NO2+O2+2H2O=4HNO3
2NO2 N2O4
2NO+O2=2NO2
算一算
将分别装下列气体试管倒立在水中,水上升的体积是多少,剩余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① NO
② NO2
③ V(NO):V(O2)=4:3
④ V(NO2):V(O2)=4:1
再见!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通常指C1~ C6可发挥的所有烃类)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4、回收利用
① 2SO2+O2=2SO3
SO3+H2O=H2SO4
(1)SO2的回收利用
②氨水吸收法:
SO2+2NH3·H2O=(NH4)2SO2+H2O
思考与交流
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水并没有充满
试管。试管内约剩余1/3的无色气
体,那么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呢?
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体进入试管中,并慢慢上升到试管的高度2/3处;
试管内气体由红棕色慢慢变为无色,剩余原气体的1/3;
当通入O2时,气体迅速由无色变红棕色又溶于水,液面继续上升,气体又变为无色,
这样反复几次,最终几乎没有气体剩余,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实验现象:
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何启示呢?
(友情提示:从原料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思考:
在工业上生产硝酸时,将吸收后的尾气中再通入适量的氧气,经过多次循环氧化吸收,可充分利用原材料,并减少NO的排放以保护环境。
汽车尾气的成分
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如使用含铅汽油)和颗粒物。
1943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元。
1971年,日本东京发生了较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一些学生中毒晕倒。同一天,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此后,日本的一些大城市连续不断地出现光化学烟雾事件。(共28张PPT)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组
“雷雨发庄稼”
“一场雷雨一场肥”
你明白是什么道理吗?
一、N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 、气体、
难溶于水
熔沸点很低
(2)与氧气的反应
2、化学性质
非常稳定
(3)与氢气的反应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放电
N2+O2 2NO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N2+3Mg Mg3N2
点燃
3、用途
作保护气
二、氮的氧化物
N2O
+1
NO
+2
N2O3
+3
NO2
+4
N2O4
+4
N2O5
+5
1、一氧化氮(NO)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2NO+O2=2NO2
无色
红棕色
2、二氧化氮(NO2)
(1)物理性质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2NO2 N2O4
红棕色
无色
+4
+5
+2
失2e-
得2e-
在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闭。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成为“魔鬼谷”。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2+O2=2NO
放电
学以致用
☆
[实验探究]
现有一试管NO2,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
要求: 使NO2尽可能被水完全吸收
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分析:
实验步骤:
(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2)当液面在试管中不再上升时,通过导气管通入少量O2,并停一会,等待液面上升。
(3)当液面停止上升,仍有气体剩余,可再通入少量O2,这样反复操作几次,直至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解释:
总方程式:
4NO2+O2+2H2O=4HNO3
思考
若开始时是NO,通过何种方法可使其被完全吸收?
化学方程式:
4NO+3O2+2H2O=4HNO3
1、危害性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2)大气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降下,成为酸雨。
(3)二氧化氮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三、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2、来源
(1)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往往也参与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又迅速氧化为二氧化氮。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也含有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也转化为二氧化氮。
NO、NO2的吸收——用碱液吸收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3、回收和利用
小结
N2
NO
N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与O2
与H2
与Mg
与O2
与O2、H2O
与NO2
与O2、H2O
4NO+3O2+2H2O=4HNO4
4NO2+O2+2H2O=4HNO3
2NO2 N2O4
2NO+O2=2NO2
算一算
将分别装下列气体试管倒立在水中,水上升的体积是多少,剩余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① NO
② NO2
③ V(NO):V(O2)=4:3
④ V(NO2):V(O2)=4:1
再见!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通常指C1~ C6可发挥的所有烃类)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4、回收利用
① 2SO2+O2=2SO3
SO3+H2O=H2SO4
(1)SO2的回收利用
②氨水吸收法:
SO2+2NH3·H2O=(NH4)2SO2+H2O
思考与交流
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水并没有充满
试管。试管内约剩余1/3的无色气
体,那么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呢?
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体进入试管中,并慢慢上升到试管的高度2/3处;
试管内气体由红棕色慢慢变为无色,剩余原气体的1/3;
当通入O2时,气体迅速由无色变红棕色又溶于水,液面继续上升,气体又变为无色,
这样反复几次,最终几乎没有气体剩余,液体充满整个试管。
实验现象:
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何启示呢?
(友情提示:从原料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思考:
在工业上生产硝酸时,将吸收后的尾气中再通入适量的氧气,经过多次循环氧化吸收,可充分利用原材料,并减少NO的排放以保护环境。
汽车尾气的成分
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如使用含铅汽油)和颗粒物。
1943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元。
1971年,日本东京发生了较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一些学生中毒晕倒。同一天,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此后,日本的一些大城市连续不断地出现光化学烟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