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边庄小学 刘天增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 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课题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握完手,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把这个手帕扔进了垃圾桶。周恩来用一块洁白的手帕维护了中国尊严。
其实这样的事在生活当中很多,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初秋战国时代,齐国和出国的外交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去找找答案。
二、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章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4、检查词语。
三、学习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感悟他的语言艺术。
1、默读文章,用“~~~~~~”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
用“————”画出晏子怎样反击的句子。
2、学习第一交锋。
(1)学生找到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2)找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句子并投影。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训练一:晏子钻狗洞的前提条件是楚王必须承认楚国是_____,楚王是_______.
板书:狗国。
(3)发散思维
同学们,当守门的大兵把晏子的话传给楚王,楚王会怎么想?你能学学吗?
3、学习第二、第三次交锋
(1)、小学学习第二第三次交锋
(2)、默读文章,用“~~~~~~”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
用“————”画出晏子怎样反击的句子。
(3)、学生自由学习
(4)、全班交流
第二次交锋
投影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二:“最不中用”是指( 最没用,最无能 )。因为“我”是(最没用,是下等人 ),所以访问的只能是(下等 )的国家。(板书:下等国)
晏子真的最没用吗?不是的,他只是将计就计,见楚王贬低齐国没人才,他就贬低自己,再借此贬低楚国。楚王原想侮辱国,没想到,又一次让晏子反击了,于是,楚王只好——(生答)(陪着笑。)
学习第三次交锋
虽然两次都输了,但楚王还不善罢甘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不第三次交锋有开始了。
(1)学生找到反击的句子后再投影晏子的反击。
(2)投影句子: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三: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是指( 淮南淮北两个地方的气候不同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楚国和齐国两国的风气不同 ),因为( 你们楚国是风气不好,专出强盗 ),所以(本来在齐国能安居乐业的齐国人,来到这儿就变成强盗了 )
四、感悟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楚王对晏子的侮辱一次比一次深,(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这不仅侮辱晏子,也侮辱齐国,但楚王的奸计没得逞,晏子对楚王的侮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从晏子的从容应对,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爱国、维护国家尊严、足智多谋)
六、外拓展
投影课外拓展。
七、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我们应当学习晏子,而不学习楚王,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学生齐读“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八、作业
推荐阅读《晏子春秋》
板书设计
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
钻狗洞——狗国
晏子使楚 经过:三次智斗 下等人——下等国
柑橘、人——水土不同
结果: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边庄小学 刘天增
课件13张PPT。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新课程 新理念 新思想晏子使楚 边庄小学 刘天增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要求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画出不理解地方。
3、思考: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
叙的?理解词语
大夫 国势 敝国
安居乐业 取笑 (一)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用“~~”划出晏子反驳时说的话。课文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 ‘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小结:晏子钻狗洞的前提是——楚 王承认楚国是____,楚王____。 狗国狗王小组学习要求:
1、用“___”画出楚王侮辱晏子
的话,用“~~”画出晏子反
楚王的话
2、谈谈自己的体会。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小结:晏子的意思是楚国
是————。下等国 “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
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也许是楚国的
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小结橘生于淮南---生于淮北---橘枳水土不同人生长于齐---入 楚----不盗盗课文拓展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____________。"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而我恰恰相反课文拓展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