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2 08: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过关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13.最后一次讲演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卑劣(
)
(2)诬蔑

)(3)
无耻(
)
(4)恐怖(
)
(5)蛮橫(
)
(6)tú(
)杀
(7)
chui(
)击
(8)
fù(
)予
2.解释下列词语。(3分)
(1)诬蔑:

(2)蛮横:

(3)挑拨离间: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字
,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4.选出与加点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填序号)(3分)
(1)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2)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3)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源:]
A.《最后一次讲演》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B.“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C.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D.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7.
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系列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
个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创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写下联。(2分)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下联:


二、阅读进阶
(一)课内精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8.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1分)
9.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2分)
你们: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_____。
10.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1.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12.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______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的_________________精神。(2分)
13.写出下列语句的含意。(4分)
①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②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二)课外拓展
(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①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②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③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④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晾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⑤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⑥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⑦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⑧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⑨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⑩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
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
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14.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3分)
惊呆——(
)——(
)——(

15.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16.文中第②段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3分)
17.“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5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1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
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3分)
21.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3分)
【过关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3)
1.(1)bēi(2)miè
(3)(chǐ)
(4)(bù
)(5)
hèng
(6)屠(7)

(8)

2.
(1)意思是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2)(态度)粗暴而不讲理。(3)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3.
闻一多全集、闻一多、友三、民主战士
4.
【答案】(1)C
(2)B
(3)C
5.
【答案】A
【解析】A项,①句是设问而非反问,②句是引用而非比喻。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D项,使用错误,“让阅读陪伴我成长”是主题活动,而不是作品名称,故不用书名号,应用引号。
7.
树正气,建和谐社区
【解析】根据活动主题及属对原则对下联即可。
8.
【答案】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解析】“我们有这个信心”后面的冒号是重要的提示,提示了中心句,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观点。
9.
【答案】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
作者及爱国民众
Zxx
10.
【答案】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解析】“千百万个李公朴”是指千百万个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争取民主的人民,他们前仆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作不懈斗争。
11.
【答案】“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解析】“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联系上下文可知,“打破这个黑暗”即推翻反动统治,“争到光明”即人民赢得自由、民主、解放。
12.
【答案】说
大无畏革命
【解析】课文讲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者两方面的“说”和“做”,比照选文内容可知,选文讲的是革命者方面的内容。选文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所以侧重“说”。面对敌人的暗杀,闻一多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敌人的愤恨。
13.【答案】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14.【答案】出神、惊心、惦记。【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而作者的情感也是此文的一条线索。完成时,只要仔细阅读,不难找出答案。
15.【答案】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厮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根据题意,从修辞角度人手,可用“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一句式作答。
16.【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树权、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也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把握。表现手法有象征、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化静为动、对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小见大等。
17.【答案】(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
(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与把握。完成时,应尽量多角度考虑,既要结合情节本身,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18.
【答案】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解析】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结合文章的题目,结尾和内容,可知作者在第②段明确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19.
【答案】
道理论证。引用《尚书》中的名言,论述了不体会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珍视劳动的价值(或论述了不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解析】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引用《尚书》中的语句,属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论述了不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
20.
【答案】不能。③段是从“劳动技能的提升”角度论述的,④段是从“劳动精神的培育”角度述的。二者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或答:与第④段的首句相对应),所以不能互换。
【解析】考查议论文段落的调换。解题方法:先看这两个段落与前面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从时间上、逻辑上等。由第④段“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是第③段谈的内容,“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是第④段谈的内容,“不仅……更……”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段是不能调换顺序的。
21.
【答案】示例:读了本文我意识到劳动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校组织大扫除,我很反感,认为耽误学习。现在我明白了,劳动不仅可以锻炼我的劳动技能,还可以锻炼我的意志品质,以后我会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同时不要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注意语言通顺、有条理。如,读了本文我意识到劳动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像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帮忙做家务……以前我都不屑一顾,认为学生就是好好学习,做劳动是浪费时间。今天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劳动的益处,劳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勤劳,独立,有责任心,有坚持性等;劳动有利于发展智慧,锻炼动手能力;劳动还有利于强身健体,有利于丰富生活等等。学习和休息对我来说固然重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劳动,既可以放松的身心,也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且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