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柳人家》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蒲柳人家》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20: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蒲柳人家
刘绍棠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4、品味语言,体会艺术风格
5、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目录
了解刘绍棠及其乡土文学的相关知识;理清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欣赏鲜明的人物形象;品读语言,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他是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在高中期间发表的一篇小说《青枝绿叶》,后来被叶圣陶编入了高二语文教材。
刘绍棠
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蒲柳人家》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邪恶的杜四夫妇和河防局的巡长麻雷子勾结,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故事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2.围绕这件事,小说中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相关的人物还有哪些?
3.“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外号是怎么来的?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圈点勾画描写何满子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

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膛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顽童形象。
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何满子的顽皮可爱而又倔强。
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何满子挣脱束缚后的自由自在。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阅读“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段,思考:
1.作者对“一丈青大娘”的刻画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2.主要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言、动作描写: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细节描写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豪气泼辣、力大无比、好打抱不平、侠肝义胆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继续浏览课文,看看“一丈青大娘”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勤劳能干,善良热情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苦口心甜,溺爱孙儿
“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儿的疼爱。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何大学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用何大学问是一个____的人,你看他“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
①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②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
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对孙儿满怀期望
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店里生意冷清,掌柜的打算辞退这个穷儒。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个字给一个铜板。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两个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令人喜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有怎样的共同点呢?
都有农民的淳朴、重情义和爽朗豪放,善良、率真。
都很要面子。
都热情善良、乐于助人。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乡土文学
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乡土小说作家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品味语言
体会艺术风格
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就像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小说的语言极具特色,在文中找出这样的语言,并说一说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大量使用口语;
二是大量采用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三是借鉴了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
品味语言 体会艺术风格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
课堂小结:
刘绍棠曾经说过“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透过《蒲柳人家》这篇小说的解读,我们感受到了刘绍棠“满怀一颗感恩之心,为粗手大脚的爹娘——哺育、爱护、救助他的父老乡亲画像”的炽热情怀。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
希望同学们也能保持热情,
关注周围的生活,
关注我们身边的一切真诚与纯朴,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