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5 16: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四首
目录
激趣导入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初读知内容
精读赏诗意
品读悟情感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学习目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激趣导入
作者简介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宋仁宗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边塞词就作于此时。
背景介绍
初读知内容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重音,把握节奏。
3.掌握上下阕的内容。
初读知内容
精读赏诗意
1.上阕写了何时何地的景色?
2.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这景色的特点?
3.边地风光之异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4.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
精读赏诗意
品读悟情感
结合词的内容及写法,品味作者的情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沉郁悲壮
壮志难酬的感慨
忧国思家的情怀
品读悟情感
词的上阕中,作者围绕塞下秋景总的特点“异”,描写了一系列的景物,渲染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
下阕中,作者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他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课堂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这首词,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背景介绍
初读知内容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重音,把握节奏。
3.掌握上下阕的内容。
初读知内容
精读赏诗意
1.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精读赏诗意
品读悟情感
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
结合词的内容及写法,品味作者的情感。
品读悟情感
③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希望为朝廷效命,抗击强敌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品读悟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狩猎、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豪情壮志。
课堂小结
《范仲淹全集》
推荐阅读
《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