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鱼我所欲也》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20: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子》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通读—读通
激趣导入
译读—读懂
品读—感悟
读文章,知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品语言,悟主旨,熟读成诵。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就是“义”,你看这个字的写法,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甲骨文中的“羊”表示祭牲,“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合而会意,“义”的本义就是指杀牲祭祀的礼仪或仪式,引申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不容辞。那怎样才算是公正合宜的举动呢?怎样的表现才算是“义”呢?下面我们就走进《鱼我所欲也》,一起来寻找答案。
通读读通
通读—读通
读 准 字 音
读 好 停 顿
正音
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宫室之美为之


dān
gēng


xiàng
wèi
wéi
通读—读通
译读读懂
1.借助注释,自读自译 ,圈出疑难。
2.小组讨论,标划疑难,代表发言。
译读—读懂
1.解释红色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检测
译读—读懂
品读感悟




品读感悟
文章铺陈排比,论证了什么观点呢?是怎样论证的?
文章的论证语言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举例试背。
结合文章,举例谈一谈你怎样理解“义”。
结合实际,举例谈一谈你又是怎样理解“义”。
观点:舍生而取义
论证过程: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论证,由此及彼,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然后通过生和义、死和不义、用假设的方式和事实作对比;最后举出“不食嗟来之食”这个事例,并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品读感悟
2.运用大量排偶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用词浅显,但是表达的道理却很深刻。
3.善用比喻的论证方式,使说理形象生动,容易被人接受,富有文学性。
品读感悟
示例一: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元朝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示例二:苏轼屡屡遭贬,但满心所系仍是民生疾苦,不仅修建“苏堤”,而且多次为民请命。
示例三:陶渊明宁可辞官退隐山林,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
小结:所有合乎道德、符合道义、具有不怕牺牲精神的行为都是“义”,而“舍生”可以说是达到了“义”的最高境界!如:郭明义、杨善洲等。
品读感悟
推荐阅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公孙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