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集体备课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20: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屈 原
郭沫若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目 录
二、速读感知
一、 了解作品
三、品读聚焦
四、赏析特色
五、拓展阅读
一、了解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同学们,你知道以上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都出自谁之口吗?
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中国奉献了《楚辞》《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却遭排挤诽谤,被流放;他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相传“端午节”就是因纪念他而来。
二、速读感知
速读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和圈点。
思考:
1.本文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哪些地方突出表现屈原的形象特点?
2.开头及中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速读感知
1.课文主要展示了屈原和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其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也被称为《雷电颂》,是全剧的关键所在,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速读感知
2.开头的舞台说明文字详细地介绍了舞台的布景。尤其详细介绍了摆设的神像,并介绍了正殿外面的天气状况,这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后面的屈原歌颂风雷电,痛斥各种神像都是在这一环境下进行的。
中间的舞台说明可以让我们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三、品读聚焦
品读聚焦
演读《雷电颂》:
1.通过演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屈原?
2.剧中出现了哪些物象?分别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剧中的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他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不屈的战士形象。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自由时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3.你认为作者郭沫若创作本剧的意图是什么?
品读聚焦
写作背景:《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皖南事变”。作者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写作意图:结合郭沫若创作本剧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那就是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四、赏析特色
赏析特色
主要以《雷电颂》部分为例。
1.大胆的艺术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3.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简要赏析本剧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阅读
屈原列传(节选)
(西汉)司马迁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拓展阅读
思考:阅读选文再结合剧本,具体说说郭沫若创作屈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斗争精神的人物形象。
作者借屈原象征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而刚正不阿的意志言行。
品读经典,传承文化,烛照今朝。
刚正不阿 忠贞不渝
英勇无畏 心向光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