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北师大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家国情怀 2 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北师大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家国情怀 2 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1 21: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我爱这土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01
学习背景
02
课文解读
03
课堂检测
04
延伸拓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壹部分
学习背景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还有《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一位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也享有声誉。
写作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课文解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的歌喉,接着写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理解象征和意象: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意象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象征


诗人自己
土地
祖国大地
河流
满腔悲愤

抗争精神
黎明
解放区
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借用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课堂检测
5.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艺术特色
1.写实和象征交织。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形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2.强烈的抒彩。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笔书写抗战现实,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肆部分
延伸拓展
主题思想
诗人借鸟儿之口,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及人民的悲愤和对光明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敌人的悲愤仇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