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高考讲座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冲A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小高考讲座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冲A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0 14: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小高考历史学科
冲A策略
赵 敬 花
2012年2月15日·东海二中
1、考试说明今年与去年相比变化的地方
考试说明今年与去年相比变化:26处。分为三类:
(1)新增(16必修一7、必修二3、必修三6)
(2)去掉(6必修一2、必修二2、必修三2)
(3)难度变化(4必修一2、必修二2)
从变化中可以得出:
1、变化幅度很大,以新增知识点为主。
2、变化主要集中在必修一与必修三。
新增
必修一7:①理解分封制 、②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③天京变乱、④秋收起义、⑤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⑥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影响⑦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必修二3: ①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②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条件、 ③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必修三6: ①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 ②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 ③中国的书法艺术、 ④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⑤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⑥了解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
去掉
必修一2: ①黄海海战、 ②城邦制度
必修二2: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
必修三2: ①合成牛胰岛素、 ② 《物种起源》
难度变化
必修一2:
①了解 理解 中共“一大”(加深)
②了解 理解 上海合作组织 (加深)
必修二2:
①理解 了解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降低)
②理解 了解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加深)
题号 模块 知识点 题号 模块 知识点
1 321 综合考西周 10 2 近代民族工业
2 1 郡县制 11 3 毛泽东思想
3 1 唐朝三省六部制 12 1 日本侵华罪行
4 321 综合考宋朝文化 13 1 近代南京大事
5 2 清朝商品经济 14 1 关于1954年宪法
6 3 京剧 15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 2 近代民族资本 16 2 “一五”计划
8 1 《马关条约》 17 2 经济体制改革
9 1 中共会议 18 1 港澳问题
2、2011年小高考试卷分析
题号 模块 知识点 题号 模块 知识点
19 2 与世界经济接轨 28 1 代议制
20 1 台湾问题 29 2 当代经济
21 1 上海合作组织 30 3 浪漫主义文学
22 3 苏格拉底底 31 1 君主专制
23 23 新航路的开辟 32 2 近代服饰变迁
24 2 工业革命 33 1 当代国家关系
25 2 第二次工业革命 34 1 马克思主义
26 3 现代物理学家 35 2 苏俄经济政策
27 1 欧洲联合
1、客观题:必修一16题、必修二11题、必修三8题。
非客观题:三本书各占1题
2、客观题:中国史23题、世界史12题。
非客观题:中国史2题、世界史1题。
3、古代史:8题、近代史:16题、现代史:11题。
非客观题:古代史:1题、近代史:1题、现代史:1题。
从数字中可得出:
1、重点考察必修一与必修二,侧重中国史考察,突出考察近现史。
2、侧重史料和能力的考察。
3、出现综合考察的试题:1、4、23、36。其中1、4、23是夸模块的综合考察,36是知识的纵向的综合考察。
3、2011年高考试题与小高考试题比较
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
客观题:(1)古代史:4题、近代史:10题、现代史:6题
(2)必修一: 9题、必修二:7题、必修三:4题
主观题:每模块各1题
通过分析得出:
1、考察的重点基本一致:侧重必修一与必修二,侧重近现史,侧重史料与能力考察。
2、突出主干知识考察:君主专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启蒙思想、两次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儒家思想、20世纪中国理论成果、近代中国思想。
4、考点背诵提纲怎么使用
学生必须熟记,特别是专业术语,动手摘抄。
教师帮助学生记忆:带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打通教材;勤查;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太平天国(民主先声)
辛亥革(旧民高潮)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开端)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早资本主义方案)
五四、中共诞生、大革命(标志、新三民主义)、土地革命(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6--1949)
兴中会、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三民主义、民族工业
发展、社会习俗变革
5、2012年小高考如何复习
师生高度重视
师生充分利用好考点背诵提纲
重要专业术语要记忆准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结束君主专制,而不是结束封建制度。
重视经典史料: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方法与能力,抓关键字词、结合问题、注意时间词语
教师勤查,重视基础、主干知识点
做经典练习,回归知识点,记忆知识点
注意错题整理
培养做题能力,保证正确率,提高主观题得分。
6、选择题类型分析
(1)、组合题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材料题(主打试题)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3)、图片题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4)、柱表题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5)、时政题
2011年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两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6)、地图题
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400年之前 1600年之后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
(7)、比较题
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7、主观试题解析
( 1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选择和设问特点
①第一手资料:《邓小平文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正史: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钱穆《国史新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③当今的报刊杂志、新华社图片
④设问多;指向明确;材料归纳与书本知识结合;答案唯一。
(2)、问答题的立意和前后体系的建构
①立意新颖,例: 11年的辛亥革命100周年题,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题。
②前后体系完整,例:组织准备 ;三民主义纲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定都南京原因
③与江苏联系密切,例: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从经济因素考虑,您认为当时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
④严格的限制,注重角度。例: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关系到民生大计。
8、失分原因总结
(1)、时间失分,跨度题和比较题都有问题。这方面的试题失分有一半左右。
(2)、概念不清,关键点咬不住。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做高质量的试卷。
(3)、看材料不仔细,特别是比较熟悉的材料。
(4)、回答问题技巧有问题。关键词运用不准确;层次感不强;不会归纳等。
(5)、个别题型不熟悉。
9、2012年考试热点关注
(1)、材料解析题:“多民族统一国家”主题,构成完整体系,有成功经验,有教训;有背景,有共同作用;有差异,有共性分析。
①西周的分封制(对象、作用、评价)
②秦的郡县制(建立、评价)
③西汉的郡国并行制(评价)
④元的形省制度(背景、作用)
⑤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治特别行政区制度
(2)、“民主法制建设”主题:跨度大,有深度。
①判断罗马法具体法律,进行适当评价。
② 《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和德意志宪法的判断和评价。
③ 《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内容特点和评价。
(3)、“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主题
①新航路开辟
②两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国际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⑤中国两次进入世界市场的不同模式
(4)、“三农”主题
①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变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因素:政策、劳动工具、水利工程、积极性
③建国和土地政策的调整以及效果: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中国近代化主题
①政治: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③思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潮流(魏源、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
(6)、“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主题,跟上时代节拍
①孔子的“德治”
②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康德的自律观点
④新文化运动中新道德
⑤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德育要求
⑥邓小平理论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