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0 14: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 师 彭之恒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六(四)
教学时间 2011年4月13日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课型 精读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逆、玫、域”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领域、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听写生字词,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二、细读三个事例,填写表格。1、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在读书交流的同时填写表格: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小结: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课文中有一段话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请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2、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一起读这句话!4、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5、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小结: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是什么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四、学习六、七、八自然段。(1)自读六、七、八自然段。(2)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五、回归整体,总结收获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六、巩固提高,随文练笔xkb1.com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作业设计 完成《作业本》,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契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然后,对整个单元训练重点即写作方法进行了回忆总结,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比如,为赶时间,语速比较快。没有给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的时间。另外,文中破折号的用法,以及“无独有偶”和“最有趣的是奥地利医生”这两句话在文中的过渡和递进作用没有给孩子们强调,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