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专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0 14: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专练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即书诗四句( ) (2)邑人奇之( )
(3)稍稍宾客其父( ) (4)父利其然也( )
2、请分别指出第2段中出现的三个“之”字的词性和意义。(6分)
(1)余闻之也久( )
(2)于舅家见之(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3、翻译句子。(4分)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1、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13、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世隶耕 ( ) (2)即书诗四句 ( )
(3)父异焉 ( ) (4)称前时之闻 (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17、后天的学习很重要。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这个论点。(2分)
答:
二、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答案:
一、1、(1)写 (2)以……为奇 (3)以……为宾客 (4)以……为利
2、(1)代词,代方仲永聪明异常的事,或代这件事
(2)代词,代方仲永,或代“他”
(3)助词,“的”
3、有天赋的人,比起一般有才能的人就好得多了。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说明了即使天资聪颖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9、(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2分)
10、C(2分)
11、(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
12、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2分。每空1分)
13、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14、D本题是对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考查,腻乎较容易的题目。在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其涛/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余闻之也,,久”,C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即/书涛四句,并/自为其名”,D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故正确答案选D)项。
15、(1)属于(2)书写 (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 (4)相当(2分)
16、(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水题诗。(2分)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分)
17、简述这个故事即可。如:自小天资聪明的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不也同样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吗 (2分)
二、1、C
2、更加;精益求精。
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