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诗两首》教学案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诗两首》教学案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0 14: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七 课题:4 诗两首 课时: 第2课时 使用时间: 第 3 周 总课时: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4、《诗两首》第2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学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反复诵读,背诵、默写这首诗。
3、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的意义。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自学指导
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自测——互查——互教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涉﹙ ﹚足 伫﹙ ﹚立 忧郁 ﹙ ﹚ 向﹙ ﹚ 往
瞬﹙ ﹚息 延﹙ ﹚绵 yòu ﹙ ﹚ 人 yōu﹙ ﹚ 寂
2、了解作者。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 国诗人 ,这首是采用了 的艺术手法。
3、反复朗读诗歌,把握朗读的基调。
展示——反馈——导学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作者写作的重点是选择的那条路,还是未选择的路?
为什么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而且诗的题目也叫“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自测——反馈——点拨
1、根据例子给下列词语填上恰当的叠词。
示例:荒草萋萋
情意 白雪 岁月
人海 波涛 泪水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涉足:
⑵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极目:
⑶它荒草萋萋。
萋萋: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zhèn﹚静
B.瞬﹙shùn﹚息 怀恋 ﹙liàn﹚ 涉﹙shè﹚足 丛﹙cóng﹚林
C.幽﹙yōu﹚寂 伫﹙zhù﹚立 足迹﹙jì﹚ 诱﹙yòu﹚人
D.萋萋﹙qī﹚ 污染﹙ǎn﹚ 叹﹙tàn﹚息 路径﹙jìn﹚
4、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5、诗歌中的 “路”象征什么?
6、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请指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⑴小草----
⑵菊花----
⑶寒梅----
⑷粉笔----
7、收集有关“路”的名言或谚语、俗语。
例如:没有比较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鲁迅
回顾——总结——反思
主备课人:徐娟 小组成员签名:信昌 孙皛 桂英 领导签名: 刘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