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记载:隋炀帝“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隋炀帝下诏启动的是(?? )
A.?修建长城?????B.?开凿大运河 C.?设进士科 D.?改进印刷术
2.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3.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
5.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
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比较开放、兼容并蓄???D.?比较开明、交往密切
6.下列有关唐都长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布局严整对称? B.?国际性大都会
C.?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D.?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居民区
7.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我国的( ??)
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
8.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用于( ??)
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
9.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武则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11.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唐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唐玄宗②武则天③唐太宗④唐高宗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12.《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
A.?581年???B.?280年???C.?589年???D.?316年
1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
A.?隋炀帝的暴政?B.?大运河的开通?C.?农民起义的爆发?D.?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14.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
15.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状元”这一称号源于(?? )
A.?百家争鸣??B.?商鞅变法??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
16.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7.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8.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心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百姓的肉供养自身,腹饱而身毙。”下列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B.?完善三省六部制????
C.?重用贤才,知人善任????D.?减轻人民的负担
1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
20.唐末,节度使父死子袭,不向中央缴纳贡赋并经常与朝廷处于对立状态。这反映当时( ???)
A.?藩镇割据??B.?赋役繁重??C.?政权并立??D.?农民起义
2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以上评价反映了隋文帝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2.隋朝为了实现统一,灭掉的割据政权是(??? )
A.?北周???B.?后梁???C.?陈???D.?北汉
2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不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B.?宋朝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根源是重文轻武政策
C.?科举制扩大了选拔人才范围
D.?《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24.印度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玄奘的这部著作是( )
A.?《大唐西域记》??B.?《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C.?《徐霞客游记》??D.?《西游记》
25.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诗中“河”是指什么?他对这项伟大工程持什么态度?(?? )
A.?黄河? 否定? B.?大运河? 否定?
C.?江南河? 肯定? D.?大运河? 肯定
二、材料分析题
26.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关系和文学艺术呈现出辉煌局面。为此,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经济繁荣】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代诗人杜甫《忆昔》
材料二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民族交融】
材料三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
【文学艺术】
材料四 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时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
材料五 “有唐一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最为辉煌的图卷。”
——《书法艺术》
(1)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是哪位皇帝当政时期?这种“全盛”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灌溉工具是什么?这一时期还出现一种新的耕地工具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3)列举一例唐朝“贵主和亲”的事例。结合所学说说“贵主和亲”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5)材料四中韩愈对李白和杜甫的评价是否恰当?请你简单说明理由。
(6)列举唐朝时两位最著名的书法家。
(7)通过上述探究,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朝发展的突出特点。
27.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人才选拔】
材料三??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经济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五??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你完成材料四中的结论部分。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什么景象?
(5)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A 4.D 5.C
6.D 7.A 8.A 9.B 10.C
11.C 12.C 13.A 14.A 15.D
16.D 17.C 18.D 19.D 20.A
21.B 22.C 23.A 24.A 25.D
二、材料分析题
26.(1)唐玄宗。“开元盛世”
(2)筒车。曲辕犁。关系:材料二中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材料一“开元全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3)事例: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后期多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5)恰当。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不仅创作艺术高超,风格独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他们还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艺术推向了高潮。
(6)颜真卿和欧阳询
(7)盛世气象
27.(1)隋文帝
(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人口数量激增;垦田面积增长;粮仓丰实。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
(5)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科举制度,改革吏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