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三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11 20:41:38

文档简介

一、多选题
1.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一个粒子跟金箔中的电子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B.粒子不会发生明显偏转
C.粒子被弹回
D.粒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守恒
2.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天然放射性现象得出来的
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运动
3.下图是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D.只有少数的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二、单选题
4.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  )
A.原子核是可分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
C.原子是由均匀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区域,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
5.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B.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7.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加速
D.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偏转,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8.第一个比较精确测量出引力常量和元电荷e数值的科学家分别是(  )
A.伽利略、安培
B.开普勒、库仑
C.牛顿、法拉第
D.卡文迪许、密立根
9.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下列图示的实验中导致发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A.
B.
C.
D.
三、实验题
10.190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下列两种说法中的(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______)
四、解答题
11.在汤姆孙测量阴极射线比荷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从K出来的阴极射线经过电场加速后,水平射入长度为L的D、G平行板间,接着在荧光屏F中心出现荧光斑,若在D、G间加上方向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阴极射线将向上偏转;如果在D、G电场区再加上一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荧光斑恰好回到荧光屏中心,接着再去掉电场,阴极射线向下偏转,偏转角为,试解决下列问题:
(1)说明阴极射线的电性;
(2)说明图中磁场沿什么方向;
(3)根据L、E、B和,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1.BD
【详解】
因为粒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粒子不会发生明显偏转,粒子间的碰撞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故选BD。
2.BD
【详解】
A.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是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选项A错误;
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选项B正确;
C.原子所带的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面,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选项C错误;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运动,选项D正确;
故选BD。
3.AD
【详解】
A.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A正确;
B.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B错误;
C.发生α粒子偏转现象,主要是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发生碰撞的结果,C错误;
D.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D正确。
故选AD。
4.D
【详解】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表明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区域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故选D。
5.C
【详解】
A.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与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无关,故A错误;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与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无关,故B错误;
CD.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月七千分之一,α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BC.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互相排斥,虚线为等势线,电场线垂直于等势线,α粒子由于惯性,逆电场线运动,由a到b,受斥力,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由b到c过程中,电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锐角,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由于a和c在同一等势线上,电场力做功为零,C正确,AB错误;
D.由点电荷电场线分布特点,b点的电场线比a、c两点较密,因此,a、c两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负极放出的高速电子流,选项AB错误。
CD.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是为了使电子加速,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第一个比较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科学家是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于1789年利用他所发明的扭秤测得的;元电荷e的数值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研究电场中的带电油滴的下落测得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D
【详解】
A.双缝干涉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
C.实验是有关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与原子核无关,故C错误;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导致发现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10.原子核
B
C
【详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1)[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不会出现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2]原子核内部十分“空旷”,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所以A错误;B正确;
故选B。
(3)[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C正确;AB错误;
故选C。
11.(1)负电
(2)垂直纸面向里
(3)
【详解】
(1)由于阴极射线向上偏转,因此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又由于匀强电场方向向下,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所以阴极射线带负电.
(2)由于所加磁场使阴极射线受到向下的洛伦兹力,由左手定则得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3)设此射线中的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当射线在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

当射线在间的磁场中偏转时,有

如图所示
同时又有

联立①②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