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二《语言文字应用》1.3《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优化教学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语言文字应用》1.3《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优化教学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0 14: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送李十五
王昌龄 
怨别秦楚深,
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
月影在寒水。
诗海探珠
【赏析】 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送别诗。起句直抒胸臆,“怨别”二字为全篇定调,是全诗纲领。“秦楚深”写“怨别”之重。以“秦”“楚”两地之间的空间距离之远写怨情之深重,将抽象的不可见的情感具体化。次句写景,对上句之“怨”作了渲染。“秋云起”,更添诗人之愁,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前两句,一写情,一写景,先主而后宾,以宾衬主,构成比附关系。也就是说,别怨起自楚地挥手告别时,既别之后,恐永不会,或偶而会之;聚散离合无常,飘忽不定。“秋云”这一意象在唐诗中多与日暮、离恨有关。阴晦的秋云笼罩在迷蒙楚江之上,营造了一种凄迷忧伤的氛围。
第三句由写景转而叙事,写朋友之间的相识相守。“天长”一词,语涉双关,一指时间之长,挚友相别,时间总觉得特别漫长;一指空间之远,暗扣首句的“秦楚深”三字,空间的辽阔,更加体现出挚友分别的怅惘。“杳无隔”,是写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牵挂,表明两人之间虽然在地理时空上,是远隔一方,但在心理时空上,却近在咫尺。第四句又转而以景作结,以“月影在寒水”这样凄冷的氛围映衬着悱恻的离情。后两句也构成了比附关系。诗人夜梦与朋友晤面,情投意合,哪料倏忽间,梦醒人去,
一切如初,宛如皎洁月影投射在一江碧波之上,天亮之后,水中月痕亦了无踪影了。着一“寒”字,不仅写出了秋气之冷,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全诗语言洗练,意境幽远,耐人回味。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本诗的句法格式。这种句法格式即是借外物映写内心。内心意绪不直接言之,而借外物比说,更为含蓄蕴藉。
【思考】 请简要赏析第一句的运用手法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
优化训练题
美文佳作欣赏
第三节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什么叫方言?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哪几大方言区?
【提示】 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或者说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2.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也是方言吗?普通话与方言有何关系?
【提示】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话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普通话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
一方面,普通话和各方言一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变体,与方言是兄弟姐妹关系而非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另一方面,普通话又不同于方言,它是一种最具有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
3.用你的方言读下面这几组字,看看同一组字或同一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声母)是否相同,并跟这些字或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规律。
①父亲,胡琴;②脑袋,老戴;③黄,王;④街道,该到;⑤鞋子,孩子;⑥胡,吴;⑦李姐,理解;⑧轻松,青松;⑨袜,骂;⑩日头,一头; 姿势,知识。
【名师点拨】 有的方言中唇齿音“f”和舌根音“h”相混,所以可能“父、胡”的声母相同,如西南官话部分地区、闽南语等。一些方言中也有“胡、吴”声母相同的现象,即都变为零声母音节,如吴方言、粤方言等。有的方言鼻音“n”和边音“l”相混,造成“脑、老”同音,如西南方言、江淮官话、湘语、赣语等。有的方言中“鞋、孩”声母相同,是因为部分舌面前辅音“x”被读成舌根音“h”声母。有的方言里“姐、解”声母不同,是因为在方言中“姐”是尖音字,“解”是团音字。有的方言里“青、轻”声母不同,是
因为“青”是尖音字,“轻”是团音字,如粤方言、闽方言等。有的方言中原本有轻唇音和重唇音区别的“袜、骂”的声母变得相同,都是鼻音“m”,如粤方言、闽方言等。有的方言中“日、一”同音,是因为用零声母代替了辅音声母“r”,如东北官话部分地区、粤方言等。有的方言中
“姿、知”同声母,则是由于一些方言没有“zh、ch、sh、r”这一组舌尖后音(翘舌音)声母,如大部分南方方言。
4.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区别有什么特点?
【名师点拨】 方言间在语法上的差别相对来说要比在语音、词汇上的差别小一些。不过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别会表现在语法的各个方面,而且差别是各式各样的。如北京话人称代词单复数要靠加不加助词“们”来区别: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但在陕西商县话里,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却可以依靠声调变化来区别。现代汉语各方言里的名词都可以跟量词结合,但哪些名词能跟哪些量词结合在一起,不同的方言却可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北京话说“一把刀”,广州话却说“一张刀”,潮州话说“一支刀”;北京话说“一
棵树”,广州话却说“一坡树”,厦门话说“一丛树”。在语序上,不同的方言也可能各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北京话说“再等一下”,广东梅县话却说“等一下添”(“添”相当于“再”);北京话说“给我一本书”,吴方言却说“给本书我”。
[细剖·深析]
[楼主]
对于大力推广普通话,大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异议。然而对于普通话要学到什么程度,是应该只要不妨碍交流,能让别人理解就行了;还是应该追求发音标准,尽量少带方言色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请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沙发]
虽然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国策,全国各地和各族群众都应该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但是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来说,要求达到的普通话水平还是不尽相同的。对不同的人群学习普通话应有不同的要求。少年儿童和青年学生要鼓励学习规范的普通话。对那些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行业的从业者,如教师、播音员、演员等,要求达到一定的普通话等级。
[板凳]
楼上说要力求标准,没有错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要照顾到具体的人群以及行业特点,不要拘泥于一样的标准,要适当地区别对待。而对于农村地区的群众和城市中的老年人,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就应该适当放宽,不必强求一致。
[三楼]
我认为推广普通话应避免将方言边缘化。方言和普通话都是我国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使用范围的差别,而没有优劣、尊卑之分。如果由于片面地推行语言战略而造成方言的衰落甚至消失,我们将损失巨大的民族文化财富,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积极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抵御外来文化的挑战,而不是从内部自我摧毁自身的文化多样性!
[整体·感知]
习题答疑解难
一、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陕北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不同点:
(1)词汇:普通话“说话”在陕北话中叫“拉话”;普通话的“看、瞅”等,陕北话叫“瞭”;普通话的“泪珠”陕北话里叫“泪蛋蛋”。
(2)语法:普通话中如果量词重叠,前面的数词只能是“一”或者没有数词,如“一个个、个个”,表示“每一个都”;而陕北方言中量词都可以重叠,如“三道道蓝”。普通话只能说“招一招手”,动量词后面不能加别的量词;而陕北方言的动量词后还可以加名量词“个”,如“招一招个手”;普通话里名词有时也能重叠,如“村村”,但表示的意思是每个村子,不能表示特定的村子;但陕北方言里表示一个特定的村子也可以说“村村”,其他名词也可以重叠,如“面面、话话”。普通话里说“看得见”,陕北话说“得见”,“得”表示“能”。
二、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如何对待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如果方言词语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没有的意义,或者能使词语更准确、生动,并且为大多数群众了解和接受,那么可以吸收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丰富普通话的词汇。例如“名堂(吴语)、蹩脚(吴语)、吃不消(吴语)、靓丽(粤语)、巴士(粤语)、第一时间
(粤语)”等;如果方言词的意思在普通话中本来已能够表达,或者大多数群众不能接受和认可这样的词,那么就不应该吸收这样的方言词,例如:葛儿(北京话,“死”)、歇菜(北京话,“结束、
失败”)、拎不清(吴语,“弄不清楚”)、小赤佬(吴语,“小孩子”)、呔(粤语,“领带”)、上堂(粤语,“上课”)等。而在语法方面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慢,比如“你走先”,“给钱你”这样的说法就是一些年轻人受港澳、广东文化的影响刻意模仿的说法,但是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三、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正方可以使用的论点:我国方言种类多,差异大,大到很多地方相互之间不能通话的地步,这种情形无疑给异地人们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考虑废弃方言,全国都说普通话。这样做可以彻底消除方言隔阂,让人们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不同地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的团结统一。
反方可以使用的论点: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方言词汇、语法的特征都
和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方言中还能折射出当地人的价值观念、当地的自然特点、经济特点。此外影视作品使用方言还能让人备感亲切,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高考真题示例
本节内容对应的高考考点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但由于我国方言区的语音差异很大,所以,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一般说来,凡正规的重要的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语文,都有考查汉语拼音方面的题目。
字音的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多音字,二是形声字,三是形近字。而且三个方面往往综合在一起考查。
考点链接
经典例析
例1
【解析】 要注意对多音、形近字的和易错读字的辨析,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考生平日应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和训练。B.缪móu,C.毗pí,D.酪lào。
【答案】 A
例2
【解析】 要注意对多音字、形近字和易错字的辨析,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考生平日应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和训练。A.xié/xié,jiān/chàn,xù/chù;B.huò/hè,xī/qī,zài/zài;C.qiè/què,bàn/bàn,xǐnɡ/shěnɡ;D.chǔ/zhù,náo/ráo,zhuàn/chuán。
【答案】 D
例3
【答案】 C
李肇星笑谈向世界推广了“山东普通话”
新鲜语料
李肇星接受本报记者张彤(左)采访
在讨论上午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山东代表团的会场外,记者偶然看到李肇星从走廊里匆匆走来。“李部长好!我是济南时报的记者。”听到记者自报家门,李肇星马上停下匆匆的脚步,热情地握住了记者的手:“济南时报,咱们可是老关系了。”看到走廊里人不多,李肇星拉着记者的手满面含笑地说:“跟俺的老乡拉拉呱。”
大家都对4日新闻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印象深刻。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有不少让人回味的精彩回答。
说起4日发布会上的表现,李肇星摇着手笑着说:“别提了,昨天妹妹看完实况转播后就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现场表现还行,就是说的那普通话太差了。我告诉她,我是在向全世界普及咱们山东的普通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山普’啊。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胶普’,因为俺是山东胶南人啊。”说着,李肇星爽朗地笑了起来。“您那天的表现确实很精彩,在网上赢得了一片喝彩啊。济南时报专门刊发了《李肇星妙语答问》的稿子。”李肇星听后谦虚地说:“这是对我的鼓励,其实我自己不太满意,相信以后会更好。”
【精彩语录】
★济南时报,咱们可是老关系了,跟俺的老乡拉拉呱。
★我是在向全世界普及咱们山东的普通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山普”啊。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胶普”,因为俺是山东胶南人啊。
优化训练题
粤语情结
       马真正
当我在媒体村综合商店称呼一位营业员“帅哥”时,小伙子笑着说:“在广州要说‘靓仔’啦!”
美文佳作欣赏
来广州之前,我对自己信心满满,怎么说也是听着“四大天王”的粤语歌曲长大的,广东话应该不难懂。到了这里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当地的志愿者互相交流时,我除了“唔好意思”、“边度”(哪里)、“雷猴”(你好)、“多谢嗮!”等几个常用词汇,其他完全如云里雾里。
我相信,经历过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流行歌曲巅峰时代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有点粤语情结。
当年,《相思风雨中》、《片片枫叶情》在KTV里是必点的情歌,《光辉岁月》、《偏偏喜欢你》、《风再起时》则是男人们的保留曲目。我清晰记得,为了学好粤语歌,我不惜在自家的录像机上反复播放,逐字模仿,力求达到“原音重现”。
而现在,电视上已经很少放映粤语歌曲,去KTV点歌,粤语歌曲也已从追逐流行变为怀旧经典。
如今踏上广州的土地,再度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回忆:媒体村的电瓶车上循环播放着粤语歌曲,当地志愿者的手机铃声也几乎是清一色的粤语歌曲,电视上粤语台不断转换……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然而,就在广州亚运会前夕,一场关于普通话和粤语之争曾经掀起轩然大波。今年7月,广州市政协曾建议在广州市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加大普通话播报时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提案在瞬间便引发了一场影响波及粤语文化圈的风暴,甚至引起海内外的“粤普存废”之争。
从我这几天的亲身体验来看,当地民众对粤语还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当我询问志愿者时,他们便忍不住蹦出几句粤语。
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新闻发布会,获得铜牌的中国香港队运动员,因普通话不太好只能用粤语发表获奖感言,这可难坏了一直说普通话的翻译,好在当地的翻译及时救场,才避免了尴尬。
即使是广州的媒体,也经常在报纸上出现“地方特色”,如《广州日报》就采用了《睇开幕式比过年热闹》的标题。
亚运会开幕式上,“乘着蕉叶”的男孩唱起了广东童谣《落雨大》,这首童谣在岭南地区的普及就如同温州人熟悉《叮叮当》一样。在开幕式暖场演出中,主持人用三种语言调动全场观众积极性,除了普通话、英语,还有就是广东话。
在这里,粤语无处不在。
在射击馆,一位志愿者以为我是当地媒体,跟我讲了一大堆压根听不懂的广东话,我却并没有示意自己听不懂。不为其他,只为自己的粤语情结。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广东话和温州话都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至少他们在某个方面很相似,那就是广东人讲普通话和温州人讲普通话都极具特色,很容易暴露“身份”。
(选自2010-11-15《温州日报》)
【赏评】 自全国推普之后,粤语就一直在夹缝中倔强地发展着,最终在广府地区形成了两文三语并立的现象(两文是指英文、中文,三语是指普通话、地方语、英语),这一点,广东在全国各大省市中独一无二。
粤语仍能如此倔强地发展,除了广东经济发达的原因外,还有就是不能不提的电视文化和娱乐文化。在改革开放初,随着港澳地区在大陆的辐射影响,全国兴起了一股“粤语热”,粤语文化也备受崇拜和关注,一部部万人空巷的粤语电视剧,一首首传唱千里的粤语流行曲,一出出震撼人心的粤语电影,一个个万众欢迎的粤语明星,“周星驰”、“TVB”、“周润发”、“金庸剧”……,这些已经成为了国人一段美好的回忆。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