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共22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共22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2 08:21:04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习目标:
知道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台湾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知道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课堂活动:
活动一:位置与范围
读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图,说说台湾岛的相对位置。并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和澎湖列岛、钓鱼岛。
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3、读图,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活动二:自然环境
读图台湾岛地形图、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说台湾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
说说台湾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这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3、简述台湾人口西密东疏的原因。(从地形、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
活动三:物产丰富的台湾
展示台湾岛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的分布:
读图,找出台湾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台湾美称的含义。
3、分析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活动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展示台湾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图:
归纳台湾经济发展历程。
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并完成表格。
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

台湾省生产这种产品用到了哪些优势条件?教学内容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台湾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知道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在台湾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法治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1.台湾农产品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香台湾省的风景图,并进行简单介绍。活动一:位置与范围展示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说说台湾岛的相对位置。并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和澎湖列岛、钓鱼岛。2、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3、读图,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地跨热带和北温带。台湾岛西部沿海人口密集,中东部山地人口稀疏。活动二:自然环境1、说说台湾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2、说说台湾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这和地形有什么关系?3、简述台湾人口西密东疏的原因。(从地形、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气温受地形影响大,中东部是台湾山脉地势高,气温低,东部和西部地势低气温高,且区域间的气温差异大。降水同样也受到地形的影响,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区多地形雨,西部平原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地形:东部多山地,地势崎岖,西部地势平坦,更适合人们生活;交通:西部交通线路稠密;城市分布:台湾早期发展集中在西部,西部城市更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台湾的矿产和农产品分布,理解经济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三:物产丰富的台湾展示台湾岛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的分布:1、读图,找出台湾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台湾美称的含义。3、分析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学生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台湾岛的主要矿产品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锰;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森林。2、3、东方甜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甘蔗生长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兰花之乡——台湾多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活动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展示台湾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图:1、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并完成表格。3、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4、台湾省生产这种产品用到了哪些优势条件?学生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1、台湾经济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生产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例如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90年代,这个阶段是台湾经济飞跃的阶段,加工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包括纺织服饰、玩具和众多种类的日用消费品;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成功改善了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业从初级加工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发展迅速,产品销往全世界,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产品有电脑软件、晶圆和集成电路板等软硬件。2、3、4、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海岛多港口;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认识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历程,知道自古以来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板书设计(共22张PPT)
第四节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
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台湾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4、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法治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宝岛台湾
活动一:位置与范围
1、读图,说说台湾岛的相对位置。
活动一:位置与范围
2、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和棚户列岛、钓鱼岛。
活动一:位置与范围
3、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活动一:位置与范围
4、读图,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活动二:自然环境
1、读下图,说说台湾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
活动二:自然环境
2、读下图,说说台湾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这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自然环境
3、简述台湾人口西密东疏的原因。(从地形、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
活动三:物产丰富的台湾
1、读图,找出台湾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活动三:物产丰富的台湾
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台湾美称的含义。
美称
含义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台湾盛产甘蔗
台湾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高
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
植物种类多,数量巨大
活动三:物产丰富的台湾
3、分析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方甜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甘蔗生长
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兰花之乡——台湾多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
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活动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
20世纪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业
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
活动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并完成表格。
时间
主要出口产品特征
主导产业类型
20世纪50年代
产品
密集型产业
20世纪60~90年代
产品
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产品
密集型产业
初级
高附加值
普通工业
原料
技术
劳动
活动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

越来越大
越来越少
活动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台湾省生产这种产品用到了哪些优势条件?
“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总结:
感谢聆听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