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2 08: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1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施行(sī
shī)
邮局(yóu
yǒu)
一针见血(xuě
xuè)
拟(nǐ
lǐ)定
山坞(wù
wò)
刘伯承(cénɡ
chénɡ)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iān
rèn
shān
yuè

tiān

mín

lèi
qīnɡ
xǐnɡ
chàn
dǒu
zhǎn
xīn
yóu
zhōnɡ
cānɡ
bái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从军行》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3.《青山处处埋忠骨》课题中“忠骨”的意思是指忠臣的遗骸,在本文指烈士的遗体。(

4.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5.《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以毛岸英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四、将下列选项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年龄
绷带
危险
防空洞
B.愣住
吩咐
柔和
一瞬间
C.浮现
久仰
奢侈
刘伯承
D.筹集
凶很
搜寻
传世宝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眷恋)
B.愿望、心愿。(意愿)
C.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破例)
D.惊讶疑惑。(惊疑)
3.
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抒发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
B.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D.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泪流满面的痛苦表情。
4.下列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岸英!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紧锁的眉头”“
情不自禁地喃喃”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B.“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C.“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这一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内心,以及身边的秘书无比悲痛的心情。
D.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念,体会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5.下列语句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是军人!”活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C.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D.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五、填空题。(24分)
1.
把正确的解释填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
“冒”字在字典的解释有:A.透出,往上升;B.顶着,不顾;C.鲁莽,轻率;D.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夕阳西下,村庄农户家的烟囱里都冒着炊烟。(

(2)对不起,我不是有意冒犯你的。(

(3)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4)为了防止他人冒名顶替,准考证上必须贴上考生照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踌躇
——(
)——(

镇定
——(
)——(

熟练
——(
)——(

3.解释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
。青春:

诗句的意思:
.
.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
。金甲:

诗句的意思:
.
.
4.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再照样子写一段话。(6分)
例: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表达效果:
.
.

对比情景仿写:
.
.

六、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喃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___,“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属于描写,表现了毛席?_______________?。(3分)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2分)
.
3.“这次怎么会…”这里的省略号,你认为当时内心会想什么?请续写。(2分)
.
4.文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这几个表示数量的词语,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3分)
.
.
(二)课外阅读。(13分)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

课文中指
。(3分)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一句是
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2分)
A.
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
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
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
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2分)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3分)
.
.
七、习作展示。(25分)
在平常的生活,我们会发现有时一件小事也能引起人的思考,给人以启发。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并注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2021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施行(sī
shī√)
邮局(yóu√yǒu)
一针见血(xuě√xuè)
拟(nǐ√
lǐ)定
山坞(wù√
wò)
刘伯承(cénɡ
chénɡ√)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iān
rèn
shān
yuè

tiān

mín

lèi
千仞
山岳
摩天
遗民
涕泪
qīnɡ
xǐnɡ
chàn
dǒu
zhǎn
xīn
yóu
zhōnɡ
cānɡ
bái
清醒
颤抖
崭新
由衷
苍白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从军行》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3.《青山处处埋忠骨》课题中“忠骨”的意思是指忠臣的遗骸,在本文指烈士的遗体。(√)
4.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5.《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以毛岸英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四、将下列选项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年龄
绷带
危险
防空洞
B.愣住
吩咐
柔和
一瞬间
C.浮现
久仰
奢侈
刘伯承
D.筹集
凶很
搜寻
传世宝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C
)。
A.(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眷恋)
B.愿望、心愿。(意愿)
C.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破例)
D.惊讶疑惑。(惊疑)
3.
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C.
这首诗抒发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
D.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D.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泪流满面的痛苦表情。
4.下列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岸英!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紧锁的眉头”“
情不自禁地喃喃”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B.“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C.“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这一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内心,以及身边的秘书无比悲痛的心情。
D.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念,体会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5.下列语句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
“你是军人!”活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C.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D.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五、填空题。(24分)
1.
把正确的解释填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
“冒”字在字典的解释有:A.透出,往上升;B.顶着,不顾;C.鲁莽,轻率;D.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夕阳西下,村庄农户家的烟囱里都冒着炊烟。(A)
(2)对不起,我不是有意冒犯你的。(C)
(3)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B

(4)为了防止他人冒名顶替,准考证上必须贴上考生照片。(D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踌躇
——(犹豫)——(果断)
镇定
——(镇静)——(慌张)
熟练
——(娴熟)——(生疏)
3.解释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纵情喝酒。青春:指春天。
诗句的意思: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和妻儿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磨破。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诗句的意思:将士们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再照样子写一段话。(6分)
例: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表达效果:沃克医生在往常的手术中是镇定从容,而这一次的表现体现出“颤抖、汗珠滚滚”,前后对比,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手术,在医生看来,病人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沃克医生异常紧张,更衬托出刘伯承镇定、勇敢。
对比情景仿写:老师走进班级,要报考试分数了,我吓得不敢抬头,双手直哆嗦,“李明,96分。”啊,我考的这么好?我偷偷地捂着嘴,生怕笑出声来,我抬起头,得意地环顾四周。
六、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喃喃”的意思是_轻轻的,连续不断地说话_,“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属于
动作
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_。(3分)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2分)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3.“这次怎么会…”这里的省略号,你认为当时内心会想什么?请续写。(2分)
示例:这次怎么会这么突然就离开了呢?怎么会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安全回来呢?
4.文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这几个表示数量的词语,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3分)
毛主席连话也不想说,饭也不想吃,可以体会到当时毛主席听到岸英牺牲时,他内心的难过,可以说是悲痛欲绝。心里的难过难以消退。
(二)课外阅读。(13分)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课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3分)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一句是
比喻
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从这句话体会到了军处长死时非常的痛苦与狼狈,反映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
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A
)。(2分)
A.
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
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
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
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B
)(2分)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3分)
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七、习作展示。(25分)
在平常的生活,我们会发现有时一件小事也能引起人的思考,给人以启发。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并注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