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特辑】部编七年级历史《“意义”“影响”类问题汇编》
1.北京人发现的意义: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②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夏朝建立的意义: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4.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作用):①积极: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②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5.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
①在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②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7.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②消极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8.商鞅变法的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都江堰的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0.孔子的影响:①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孔子的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③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11、百家争鸣的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12、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4.统一文字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的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对后世计量单位影响深远。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5、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秦的浪潮,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16.“文景之治”的影响: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影响: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8.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儒学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9.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危害):①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0.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1.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2.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4.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5.《史记》的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26.造纸术的影响:①纸的使用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②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7.佛教传入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8.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形成局部统一,客观上为西晋统一创造了条件。
29.八王之乱的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并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0.人口南迁的影响: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31.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社会的进步(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
33.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34.中国古代以少用多著名战役的影响:
巨鹿之战(前207年)——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200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383年)——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5、《齐民要术》的影响:这部农业科学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6.隋朝统一的意义(作用):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7.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8.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39.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0.遣唐使的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鉴真东渡的影响: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42.玄奘西行的贡献: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唐朝以开阔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促进
了唐朝社会的繁荣;唐朝先进制度、文化技术等不断外传,促进了世界发展。
45.安史之乱的影响: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6.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7.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②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48.澶渊之盟的影响: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49.宋金和议的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0.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推动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1.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2.元朝民族融合的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53.行省制创立的意义:①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现在很多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54.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传播和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史的发展进程。
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55.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陆交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和繁荣,中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
,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56.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57.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①八股取士,不利于选贤任能;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58.郑和下西洋的影响: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59.戚继光抗倭的意义: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捍卫了我国的主权,保障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60.《本草纲目》的影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1.《天工开物》的影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2.《农政全书》的影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
63.明长城的影响:①加强了北部边防,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②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64.北京城的影响:①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②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杰出创造力。
65.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66.清政府在台湾建制的影响(1684年设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67.土尔扈特部回归的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68.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69.雍下帝设置军机处的影响: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70.文字狱的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7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72.《红楼梦》的影响:思想性强、艺术性最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专题训练
一、解析与探究题
1.【2020·山东聊城31】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2分)
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罢侯”:废除分封制;(2分)“置守”:实行郡县制。(2分)
材料三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成。
——张居正《杂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2分)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分)
2.【2020·江苏无锡3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影响?(1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1分)
3.【2019·山东青岛41】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
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2019·甘肃白银7】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选自教育部审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轴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概括丝绸之路的影响。(2
分)
事件:张骞出使西域;(2分)
影响:密切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大意正确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在印刷术、火药和磁铁三大发明中任选两项,概括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4分)
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磁铁(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任选两项,
言之有理即可,4分。)
5.【2020·湖南株洲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促进地理大发现的到来,促进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6.【2019·江苏常州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发布诏令:“郑锦(经)既伏冥诛,贼中必乖离扰乱,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规定澎湖、台湾”后设立的地方管辖机构的名称,
并简述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2分)
台湾府。(1分)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分)
部编七年级历史《“意义”“影响”类问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