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3
10=30)
1.李师傅到单位附近的加油站加油,如图是所用的加油机上的数据显示牌,则其中的常量是(
)
A.金额
B.数量
C.单价
D.金额和数量
2.一个蓄水池有15
m3的水,以每分钟0.5
m3的速度向池中注水,蓄水池中的水量Q(m3)与注水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为(
)
A.Q=0.5
t
B.Q=15
t
C.Q=15+0.5
t
D.Q=15-0.5
t
3.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
)
A.物体
B.速度
C.时间
D.空气
4.对于关系式y=3x+5,下列说法:①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②x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是变量,它的值与x无关;④这个关系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图象表示;⑤y与x的关系还可以用表格和图象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5.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了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水位较低,且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一会儿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在这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开始计时并设时间为x,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下列图象中最符合故事情景的是(
)
6.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x
0
1
2
3
4
5
y
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
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
D.
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
7.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8
cm,当它的底边BC从16
cm变化到5
cm时,三角形ABC的面积(
)
A.从20
cm2变化到64
cm2
B.从64
cm2变化到20
cm2
C.从128
cm2变化到40
cm2
D.从40
cm2变化到128
cm2
8.“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9.下列四幅图象近似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象顺序将下面四种情景与之对应排序( )
①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②向锥形瓶中匀速注水(水面的高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
③将常温下的温度计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计的读数与时间的关系);
④一杯越来越凉的水(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10.如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轮船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B.快艇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
C.轮船比快艇先出发2小时
D.快艇不能赶上轮船
二.填空题(共8小题,3
8=24)
11.小雨拿5元钱去邮局买面值为80分的邮票,小雨买邮票所剩钱数y(元)与买邮票的枚数x(枚)之间的关系式为__
__.
12.
如图所示的是春季某地一天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在这天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________℃.
13.如图表示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
(1)在______时气温最高,为______;
(2)在______时到______时这段时间气温是逐渐上升的.
14.在“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中,我们学习的“变量”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而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指
、
和
.
15.下面由小木棒拼出的系列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请写出第n个图形中小木棒的根数S与n的关系式
.
16.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与气温x(?C)之间在如下关系:y=x+331
(1)当气温x=15
?C时,声音的速度y=
m/s.
(2)当气温x=22
?C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s后才听到声音响,则此人与燃放的烟花所在地相距
___________m
17.某型号汽油的耗油量与相应金额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这种汽油的单价是每升
元.
18.如图所示是关于变量x,y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6,则最后输出因变量y的值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7小题,共66分)
19.(8分)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年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米
1.530
1.535
1.540
1.541
1.543
1.550
(1)这个表格反映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这个表格反映出因变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20.(8分)
已知直线m,n之间的距离是3,△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边BC在直线n上,求△ABC的面积S和BC边的长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21.(8分)
如图是甲骑自行车与乙骑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向C地(A,B,C地在同一路线上)行驶过程中离B地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关系图,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哪个距C地近?近多少?
(2)甲、乙两人谁出发时间早?早多长时间?
(3)甲、乙两人在途中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少?
22.(10分)
下表是达州某电器厂2018年上半年每个月的产量:
x/月
1
2
3
4
5
6
y/台
10000
10000
12000
13000
14000
1800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否根据x的变化,得到y的变化趋势?
(2)根据表格你知道哪几个月的月产量保持不变?哪几个月的月产量在匀速增长?哪个月的产量最高?
23.(10分)
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下图是小军和小蕊青春期身高的变化情况.
(1)上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A,B两点表示什么?
(3)小蕊10岁时身高多少?17岁时呢?
(4)比较小军和小蕊青春期的身高情况有何相同与不同.
24.(10分)
如图所示,圆柱的高为10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发生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请你求出圆柱的体积V(cm3)与圆柱的底面半径R(cm)之间的关系式;
(3)R的值能为负值吗?为什么?
(4)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从2
cm变化到5
cm时,圆柱的体积变化了多少?(最后结果保留π)
25.(12分)
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0km;
(2)请解释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参考答案
1-5CCCDD
6-10BBDDD
11.
y=5-0.8x
12.10
13.
(1)15;15
℃ (2)8;15
14.表格法;关系式法;图象法
15.
S=3n+1
16、340,1721;
17.
7.79
18.
42
19.
解:(1)时间与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因变量.
(2)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
20.
解:由题意可得:S=x,变量是S,x;常量是
21.解:(1)A地距C地近,近20
km.
(2)甲出发时间早,早2
h.
(3)甲的平均速度:(80-20)÷6=10(km/h),乙的平均速度:80÷(4-2)=40(km/h).答:甲的平均速度为10
km/h,乙的平均速度为40
km/h.
22.
解:(1)随着月份x的增大,月产量y在逐渐增加
(2)1月、2月两个月的月产量不变,3月,4月,5月三个月的产量在匀速增多,6月份产量最高
23.
解:(1)反映了身高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自变量是年龄,因变量是身高.
(2)A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1岁时身高都是140厘米,B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4岁时身高都是155厘米.
(3)小蕊10岁时身高130厘米,17岁时身高160厘米.
(4)相同点:进入青春期,两人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长高,并且在11岁和14岁时两人的身高相同;
不同点:11岁至14岁间小蕊的身高变化比小军的快些,14岁后小军的身高变化比小蕊的快些.
24.
解:(1)圆柱的底面半径;圆柱的体积
(2)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V=πR2×10=10πR2.
(3)因为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所以R>0,因此R不能为负值.
(4)因为10πR-10πR=10π·52-10π·22=10π·(52-22)=210π,所以圆柱体积增加了210π
cm3.
25.
解:(1)900
(2)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
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3)由图象可知,慢车12
h行驶的路程为900
km,所以慢车的速度为=75(km/h).
当慢车行驶4
h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
km,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225(km/h),所以快车的速度为225-75=150(km/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