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导学案(第二章)
2.2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际例子说出旋转的定义,知道旋转的三要素。
2.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3.能根据旋转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旋转作图。
二、学习重点 探索旋转的不变性.旋转角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并多角度的理解图形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56—57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写的详细些)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第56页实验与探究(1),探索旋转的定义。
1.试举出生活中旋转的例子。并思考:旋转的过程中,图形的现状和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
2.什么叫做图形的旋转?旋转后图形的位置是有什么确定的?
3.指出课本实验中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第56页实验与探究(2)(3),试探究旋转的性质。
1.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分别是谁?分别测量OA、OA′、OB、OB′的长度和∠AOA′、
∠BOB′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ABC的三边和三个内角的对应元素分别是谁?它们的大小有什么系?
3.△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吗?为什么?
▲归纳旋转的性质:
(1)
(2)
▲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中心对称有什么关系?
。
学习任务四: 完成课本57页“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并回答:
1.要画出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后的图形,可以先在这个图形上选择几个 ,
确定它们旋转后的位置,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点的作图。
2.要画出一个点旋转后的位置,你采用了什么方法?根据是什么?
【课中实施】
预习诊断
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题。
精讲点拨
系统总结
【当堂达标】
1.填空:
①旋转的定义:
②旋转的三要素:
③旋转的性质:
2.试试你的判断能力:一个图形经过旋转
①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 )
②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 )
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点的连线相等. ( )
3.钟表上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钟
①分针的旋转中心在哪儿?每分钟旋转角是多少度?时针呢?
②经过20分钟,分针旋转多少度?
③分针旋转150°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如图,△ABC绕O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C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C
B
D
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