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
1.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2.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3.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和观看图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新课
利用彼得大帝的生平导入新课: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1682年4月—1696年与伊凡五世共治)、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亲政,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欧洲化正规编制的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
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的由来
教师:阅读教材P6第1自然段,结合下面图片了解沙皇俄国的由来。
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1)背景
史料1 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教师:阅读史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为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沙皇彼得一世决心全面改革。
(2)内容
史料2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史料3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教师:根据材料及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填写。
教师:提供模板。
方面
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军事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习俗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意义
史料4 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因此它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由于军事实力的增强,为以后沙皇的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改革有何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
思考:如何评价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主要成就: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主要局限性:未能废除农奴制度;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
二、废除农奴制
1.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读史料
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提示: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下面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提示: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本课小结
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知识框架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时间:18世纪初;
2.向西方学习; 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3.改革的影响:
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教学反思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