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训练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
?1.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这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理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了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2. “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到1957年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其中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这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 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 ?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4.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 ? ?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6. 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大跃进”运动之后
?7. “到1951年10月,即建国两周年时,全国当时的行政区划中28个省(未包括台湾)、8个相当于省的行署、154 个市和2068个县中……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产生了省、市、县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以及人民政府的委员。”材料描述的史实为我国进一步正式实行某一制度创造了条件,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 ? )
A.重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9. 2020年“两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圆满闭幕,“两会”第一次召开分别始于(? ? ? ? )
A.1949年,1953年 B.1949年,1956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78年
?10.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 ?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 (????????)
A.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B.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2.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路”“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 )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0年
?13.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 ?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1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提前完成,并取得巨大成就,下列是“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④青藏公路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 ? ?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3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材料二: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江苏(含上海) 直隶(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陕西
广西 甘肃
155 455 42 33 31 20 19 ?3 1 1
——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整理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从材料一、材料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中,概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
(2)结合材料三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说明中国工业面貌开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从材料一、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变化,联系历史背景,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 ? ?? ?
1953年—1956年农业改造的宣传画? ? ? ? ? ? ? ? ? ?信大祥绸布商店挂牌仪式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民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通过自己的政权机关,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新型政治制度。
材料三? 经过五年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
——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图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信大祥绸布商店是怎样转化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型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哪部法律文献中正式确定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主题。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1)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它是哪一革命运动的重要成果?
材料二 如图所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材料三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形成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三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3)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训练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
?1.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这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理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了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答案】D
【解答】据题干海报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该海报工作场景展现工人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都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全国建设中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正确;我国还未完成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片看不出绿色环保理念,故B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来,故C项错误。故选D。?
2. “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到1957年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其中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这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C
【解答】依据题干“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顺利得益于苏联的援助;依据题干“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顺利得益于国内政权的巩固,故C项正确;AB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一五”计划的意义,不是原因,应排除。故选C。
?3. 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 ?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答】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表格中“工业建设”占比超过五成,可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故选B。
?4.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 ? ?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D正确,ABC排除。故选D。
?5. 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B
【解答】据题干“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B。
?6. 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大跃进”运动之后
【答案】C
【解答】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C。
?7. “到1951年10月,即建国两周年时,全国当时的行政区划中28个省(未包括台湾)、8个相当于省的行署、154 个市和2068个县中……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产生了省、市、县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以及人民政府的委员。”材料描述的史实为我国进一步正式实行某一制度创造了条件,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案】A
【解答】根据“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产生了省、市、县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以及人民政府的委员”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各级人代会议的召开,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国家政权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
?8.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 ? )
A.重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A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1957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A符合题意。故选A。
9. 2020年“两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圆满闭幕,“两会”第一次召开分别始于(? ? ? ? )
A.1949年,1953年 B.1949年,1956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78年
【答案】C
【解答】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故选C。
?10.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 ?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答案】C
【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青藏铁路2006年正式运营通车。故选C。
?
1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 (????????)
A.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B.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答案】B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B。
12.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路”“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 )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0年
【答案】A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指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路”指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四厂”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均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故选A。
?13.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 ?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答案】C
【解答】由材料“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可知,周恩来认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不能“冒进”,不能只发展重工业,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故选C。
?1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提前完成,并取得巨大成就,下列是“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④青藏公路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答】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是1956年。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③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是1957年。④青藏公路通车是1954年。一五计划是1953年~1957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一五计划之后发生的。故选C。
?15.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 ? ?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开始“一五”计划的实施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D正确,ABC排除。故选D。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3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材料二: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江苏(含上海) 直隶(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陕西
广西 甘肃
155 455 42 33 31 20 19 ?3 1 1
——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整理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从材料一、材料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中,概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
(2)结合材料三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说明中国工业面貌开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从材料一、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变化,联系历史背景,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答案】
(1)工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慢;工业布局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
(2)“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在“一五”计划期间,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等,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
(3)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是实现富强梦想的前提条件。
【解答】
(1)根据材料一“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可知工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慢;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工厂的数量可知,工业布局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
(2)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在“一五”计划期间,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等,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例如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是实现富强梦想的前提条件。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 ? ?? ?
1953年—1956年农业改造的宣传画? ? ? ? ? ? ? ? ? ?信大祥绸布商店挂牌仪式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民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通过自己的政权机关,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新型政治制度。
材料三? 经过五年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
——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图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信大祥绸布商店是怎样转化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型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哪部法律文献中正式确定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主题。
【答案】
(1)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或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工业生产总值占比大幅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技术明显提高。青藏、新藏、川藏公路的建成通车,新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4)新中国巩固过渡时期(或者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解答】
(1)根据图片信息“1953年—1956年农业改造的宣传画”“信大祥绸布商店挂牌仪式”结合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回答。
(2)根据材料“人民民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新型政治制度”可知,这种“新型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
(3)根据材料“经过五年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由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题为:新中国巩固过渡时期。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1)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它是哪一革命运动的重要成果?
材料二 如图所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材料三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形成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三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3)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辛亥革命。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国情,适时调整法律。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