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免疫
流感病毒
艾滋病病人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识记免疫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
和特异性免。
难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脾脏
免疫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等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
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和黏膜
阻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一道防线
组成:
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对侵入人体内的各种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
第二道防线
组成:
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组成。
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甲型肝炎疫苗
(甲型肝炎病毒)
人体
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物质
进入
刺激
抗原
抗体
甲型肝炎病毒
淋巴细胞
产生
部分抗体留在体内
使再次入侵的甲型肝炎病毒无法生存和繁衍
人体对甲型肝炎病毒的免疫过程
消灭
由抗原引起抗体,没有抗原就没有抗体。
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
措施:
根据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特定人群接种。
意义:
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了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天花等。
人体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人体内的第三道防线来实现的。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项 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多种病原体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先天
后天
适用范围
形成时间
相同点
保护机体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免疫:
是人体内的一种防疫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人体内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1.下列对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
B.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能杀菌
C.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
D.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2.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防道的是()
A.皮肤 B.吞噬细胞
C.黏膜 D.免疫器官
3.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腺细胞 D.上皮细胞
C
B
B
4.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需要 预防传染病。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是()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计划免疫
5.有人对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蜂蛹)过敏,
原因是()
A.身体素质差 B.第一道防线脆弱
C.身体反应灵敏 D. 免疫系统过于敏感
D
D
6.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7.特异性免疫通过人体内的_________防线来实现的。
8.人体生来就有的,对_________起作用的免疫,叫做____________免疫。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物质
第三道
多种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