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画家梵高》
课时 1课时 教材版本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内容提要:
1、简介梵高生平以及艺术经历的转变。
2、提取梵高绘画中的个人意象与表达方式,包括题材、颜色、笔法、意象组织形式等。
3、简单讲解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自画像与向日葵。
内容强调:
重点分析《吃马铃薯的人》和《星月夜》,以此来总结梵高所有作品的绘画特点:热情、执着、勤奋、创新、流动、奔放、光亮、明快、阴郁等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为四年级下册的孩子们,掌握有一定的知识,对于美丑有一些自己的选择能力。教师需要在本课中做的是讲解梵高的生平,并将他的遭遇结合到对绘画作品的讲解,从而延伸到绘画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梵高的一生,以及他的作品和绘画特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梵高对绘画执着追求的精神。对梵高产生兴趣;通过梵高独特的画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以画家生平分析梵高的画作;以故事代入画,突出梵高作画的背景与画特点的关系;
针对女生爱听故事,在讲画时代入梵高作画的故事;
3、针对男生爱探索、发现,设置将几个绘画风格不同的画家的画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一幅是梵高的。
教学难点 作为学生的第一节西方画家欣赏课,如何保证课堂难度学生能否接受,又不枯燥。
课堂教学 备注
导入 (3—5分钟)
都说伟大的人物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智商都是比普通人高出几倍的,而且他们也就像那种站在疯子与天才的边缘之中的人。因为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疯子这个悬崖群里,但是梵高却恰恰相反,梵高的智商也是高于常人的。所以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我们是不可能完全就用肉眼来读懂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梵高,去探究他背后的故事。
以实景中的向日葵、星空与普通人绘画的向日葵、星空、以及梵高的向日葵、星空作比较。以强烈对比,使学生对梵高产生兴趣。
欣赏和综合类课程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
新课讲授 (20--25分钟)
1、梵高的生平简介讲解: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荷兰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在梵高去世之后,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2、《吃马铃薯的人》讲解:
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该画藏于_é???§??????????_的_???é????????é??_。在这幅画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该画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时的作品,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最好的作品。总之,作品努力描绘农民的原始与纯粹,描绘着那时的乡村生活。像动物那样,他们生活在未被破坏的协调中,自然的环境,那是文森特·威廉·梵高所羡慕的。
师生互动一起玩一个小游戏:
下列四幅画中只有一是真正的《夜间的咖啡馆》大家结合画家梵高作画特点来寻找真相吧!
《星月夜》讲解:
于1889年在法国_???é?·?±?_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_????????°???è???????????é??_。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夜晚的天空高又远,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金黄的满月形成巨大的漩涡,星云的短线条纠结、盘旋,仿佛让人们看见时光的流逝。暗绿褐色的柏树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欢的响应者。天空下,安睡的村庄那么宁静、安详。淡蓝的色调,动感的线条,给人自由的时空感。?
从构图上来说,该画面构图极为准确,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无边的宇宙,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特别是那些柏树的线条画得流畅而别具一格。
在绘画技法上,用点来表现物体的光影,达到了传统画作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他又注重采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给光影添加动感。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描绘出来的小镇与曲线笔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的交叉,柏树的顶端恰好拦腰穿过旋转横飞的星云,这一切都使画面产生出一种流动的感觉。
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来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令人类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
教师总结,师生互动环节
总结梵高的一生,明确本节课所学重点,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与学生共同探讨。交代下节课所带学具。 在讲梵高的各副作品的同时总结其绘画特点:热情、执着、勤奋、创新、流动、奔放、光亮、明快、阴郁。
板书设计
主要以PPT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板书标题,关键字:热情、执着、勤奋、创新、流动、奔放、光亮、明快、阴郁。
教学后记
让学生谈感受,以关键词去引导学生回答,回忆巩固课堂。
加以延伸—推荐书籍!(《渴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