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岭南美术出版社的小学《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表现》,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表现》,这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美术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节分4个部分,分别是照片导入---作品赏析---创作表现---欣赏评价。
从本套教材内容上看,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每册课本分六个单元,每册第一单元的第1、2课都是以欣赏、感知、评述为主(1—5册以感受欣赏为主,6—7册以欣赏评述为主,9—10册欣赏和艺术手法为主,11—12册以造型、艺术手法为主形成一个递增关系;早在前阶段已有接触及情感的培养。)现五年级是学习的重要转折点,艺术手法是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为六年级的造型特点、艺术手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顺利达到快捷操作的目的,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在低年级或更早以前早已具备有欣赏的能力,特别是五年级的同学,已具有欣赏、评述的能力;同时在语文课文中也有相关揭露作者思想感情、创作背景、社会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及对作者的认识。在农村小学生这方面较欠缺,特别在中国美术史中的作品揭示作者的情感表达社会现象的认识较弱,现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欣赏美,并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所表达的情感;为下一阶段作铺垫,能运用造型和艺术手法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局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艺术家生平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在细节描绘中体验形象的情感表达。
3、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感受艺术品德情感力量。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六、教学方式
1、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直观感受法、活动教学法。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感受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表现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国美术作品图片等。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选一些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图片,兼有名家作品,能提高审美的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较易接近并能理解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如:你从本作品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6、在欣赏学习中完成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让学生收集有关美术作品中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的作品资料。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图片导入(1分钟)
检查学生收集的图片。
导入不同表情图片请同学观察,你能看出这些人物的表情?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情。
(板课题: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生动的表情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四)、活用教材、展开重点(10分钟)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当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脸上的表情,包括我们的一些身体语言,我们的动作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千百年来,我们的一些艺术家就通过无数的美术作品来表现这些丰富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的作品,看看这些艺术家是怎么表现这些丰富的情感的。
1、初步了解课本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2、幻灯片出示将兆和《流民图》,从作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表现等方面重点欣赏这幅巨卷。
(1)、 介绍作者。
幻灯片出示介绍作者。蒋兆和画家,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擅长水墨人物画,作品融入中西绘画技法于一体,所画人物造型严谨、线条简练有力。
(2)小组分工各自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
小组反馈。
教师小结:日军侵华时期,作品通过百人 “世乱民多散、年荒鬼亦饥”真实写照,有力地控诉了日寇侵华的暴行,直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史诗般的撼人力量。 3、提问:你从本作品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欣赏课本作品局部体会人物中的情感。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1)、小组讨论
(2)、小组反馈(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衣着、神态与动作去理解作品)
(3)、学生点评
(4)、小结:通过画卷中的三个局部,分别通过对儿童、妇孺、老人的衣着、神态与动作去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体会人物情感的表现:悲伤、无奈.....
5、利用幻灯片欣赏周顺恺的《最后的嘱托》,体会人物中的情感,你知道什么?
教师小结:病床躺着的是周恩来总理,他非常安详,跟他握手的是邓小平爷爷,周围的这些人都非常关切地看着他。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欣赏,重点介绍作品的不同人物表情,学生通过读图研究活动,关注学生目标与问题意识。
(五)、欣赏感受、提升意识(8分钟)
1、提出问题:《流民图》与《说唱佣》相同点与不同点(带着问题去探究)。
2、欣赏东汉时期的陶塑作品《说唱佣》,介绍《说唱佣》。
《说唱佣》是东汉时期的一件作品,距离现在已有一定的年代了,它是1982年在部都马家安22号崖墓出土的,这个作品表现的是说唱艺人正在进行精彩的说唱的那一瞬间的表现。左手把着鼓、右手拿着鼓槌,边说边唱还边跳,可见他在逗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开心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个非常乐观、幽默的人。
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探索(相同点与不同点)
代表发言。
5、教师边小结边板书:色调对比:冷与暖
情感:悲伤、欢乐
作品类型:中国画与雕塑
风格:线描与西画明暗塑形法
(同时对学生进行乐观主义的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 、评述,针对教师设问的内容开展自主探索的活动。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直观感受、突破难点(5分钟)
根据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所有的这些情感基本上都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
(3)、学生互评
(4)、教师点评
(5)、教师小结:通过人的脸、表情、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
2、归类情感,四种,那四种?
(1)、指名回答
(2)、教师小结:喜、怒、哀、乐(边说边贴脸谱)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情感表达细节。
(七)、学以致用、创作表现(15分)
通过欣赏作品,看到情感表情的几种脸谱,课堂练习;临摹你感兴趣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人物的某一种情感的头像。
(1)、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作。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个体辅导,线条肯定、特征明显;集体辅导,线条准确,特征明显,可运用夸张手法。
(3)、挑选一些学生普遍易犯错误的作品。
评:线条不够肯定,构图要适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人物情感的细节表达。
(八)、展示评价、课后延伸(15分钟)
1、挑选优秀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鼓励、肯定的方式去评价情感丰富:动态、创意、色彩搭配)
2、引导学生注意构图
设计意图:关注欣赏与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与众不同,具有创意的作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和审美能力。
(九)、总结(1分钟)
本节课学习了《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也欣赏了一些作品,课后大家可以查阅书本借助其它方式再继续深入了解一下中国美术作品里的人物情感的表现,多去了解一下作品的内涵。
九、板书设计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色调对比:冷与暖
情感:悲伤、欢乐
作品类型:中国画与雕塑
风格:线描与西画明暗塑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