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蟆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将两首有代表性的民歌《花蛤蟆》,《对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
单元教学目标:掌握对唱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通过实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演唱《花蛤蟆》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节奏地模仿蛤蟆的叫声能跟上老师的手势完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2、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演唱《花蛤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兴趣,他们热情好学,喜欢表现自己,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只是遇到新奇事物会管不住自己,自律性差。
教学方法:教唱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重点:即兴多声部“花蛤蟆闹塘”的场景的演唱。
教学难点:“6”和“5”两个音程的音效。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一)教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江南的荷塘图,葱绿的荷叶像一把把小伞,粉色的荷花像翩翩起舞的小姑娘,露出娇羞的面庞.
这时一只小蛤蟆出现了,它呱呱地叫着.
(二)你能模仿它的叫声吗?启发学生看课件读节奏
课件出示节奏图片1、2/4XX|XX‖学生齐读。
(三)小蛤蟆饿了,它着急地叫着2/4XX XX|XX XX‖
(四)小蛤蟆四处找食物,它吃了个饱,开心地叫着:
课件出示节奏图片2、2/4X XX|X XX‖学生齐读。
(五)加倚音读节奏,你能读得更急切更热烈些吗?出示图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准确地读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设计很自然地引出蛤蟆的叫声,通过模仿蛤蟆叫的节奏,让学生建立最初的节奏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听歌曲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蛤蟆的歌曲,板书《花蛤蟆》,听歌曲,听完请同学们简述自己听后的感受。
初听歌曲,听完请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诙谐欢快热烈)。
教师介绍歌曲:《花蛤蟆》是一首山东民歌,歌曲形象富有地方浓郁风格,歌曲形象表现花蛤蟆蹦跳,运用倚音唱模仿蛤蟆叫声,表现出蛤蟆轻快、跳跃、诙谐活泼的风格。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富有童趣的地方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学习歌曲
(一)、出示歌单1,请同学们跟琴一起学习领唱部分。
教师:同学们,领唱部分最能体现出蛤蟆的神态和动作,我们一起开心地唱起来吧。
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再来一次!运用比较法和示范法,让学生学习用声音的强、弱、断、连来学习歌曲的领唱部分。
(二)、出示歌单2,跟琴学习歌曲的合唱部分。
教师:合唱部分仿佛让我们看到大蛤蟆和小蛤蟆在一起合作,看他们唱得多和谐!
(三)出示歌单3,一起学习对唱部分。
小蛤蟆们都吃饱了,劲头可足了,唱得干脆利索,我们一起学学他们吧!弹琴学唱对唱部分,指导学生唱出歌曲中的休止符。
(四)跟伴奏音乐合唱歌曲。
教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有感情地合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丰富情感体验。本环节,通过不同的歌唱方法和演唱形式的比较,增加歌曲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
四、蛤蟆闹塘
教师:荷塘里可真热闹,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蛤蟆,一起来蛤蟆闹塘吧。出示活动要求。
1、分组自由合作表演,用模仿动作、打击乐器和人声等表现歌曲的情境。
2、抽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艺术表现,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本节课旨在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性表现音乐的能力,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评价能力等得到发展。 】
六、课堂小结
教师:《红楼梦》中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形容人们不切实际不自量力,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癞蛤蟆是不是也超和谐?(出示图片),美术工作者笔下的蛤蟆是不是呆萌可爱?今天我们用富有动感的歌声演绎了《花蛤蟆》,看来艺术创作能让丑的东西变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发现美创造美!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我通过美术和摄影艺术与音乐的艺术关联启迪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发现美创造美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花蛤蟆
1 前倚音2重音记号3休止符4渐强记号
作业设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