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高尔基《乌米》
编者寄语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怀夫望归的“望夫石”故事古今流传。而高尔基笔下的“乌米”亦是如此,六年前她的丈夫和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未归,于是她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用苍老而颤抖的嗓音,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用唱不尽幽思漫漫的歌声,等待着他们,坚定、乐观地期待着……哪怕被别人认定为疯子,她仍一如既往,也许“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然而无知的人们哪里知道,这就是作者推崇的“不比最崇高的艺术价值低的东西:生活”之所在,其意义在于“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乌米
>>>直接道出主要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俄〕阿·马·高尔基?
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歌声用来酝酿情绪、提示内容,引出主角乌米,推动情节发展;以乐景衬哀情,花开果香的氛围里回荡着忧郁的歌声。
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以动衬静,清风吹拂秋叶增添了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发出悲伤而激动的呼号,柔肠百转的怨诉。苍凉的歌声与带来美感的清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侧面描写乌米,“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女人一辈子都在爱着她的至亲之人,用她的回忆与憧憬,于等待中给自己坚定与乐观。
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环境描写,远观乌米居住的土屋——虽地处偏僻又颓败不堪,周边却充满生机,优雅开阔,正是乘彼垝垣,以望“大海”的理想场所。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肖像描写,白发、皱纹、棕褐色都是超越年纪的印迹,可见乌米正承受生命之重。)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环境描写,直接描写近处山顶上的景观,肃穆静谧的氛围衬托老人孤独无依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近景有石堆和土屋,高景有蓝天和峰顶,远景有大海;反衬,以山下之景反衬突出山顶上环境的肃穆静谧;视听结合,以动写静,以马具声、潮水声、集市喧嚷声的喧嚣及溪水声、歌声衬托山顶的宁静,从而衬托乌米的孤独。)
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肖像、神态描写,特写乌米的眼睛,她善意的迎接,专心致志的期待,尤其深情的凝望,正是“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表现。
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形象突出,乌米始终如一,脸上只保持一种表情,于歌声的变换中倾吐无尽的期待,于歌声的幽怨中充满着无限的希望。
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期待的人儿就在乌米心里慢慢地回归,她的坚韧、乐观不禁让人泪目。
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受到乌米举止态度的感染,“我”从中感到莫大的快乐,这是正能量的传递。
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动作、神态描写,间隔反复写歌声,增强感染力。乌米唱歌时全神贯注的神情,忧怨中充满期待与希望,乐观地等待,哀而不伤,高山仰止。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心理描写,乌米沉浸于思念,专注而忘我。)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比喻、对比,不见“大海”,歌声婉转,大海在乌米心中就是博大、生命的力量与梦想的象征,是美好的所在。)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以景收束,照应前文,翱翔的海鸥、尽情嬉戏的海豚与苍茫的大海相互映衬,而大海又是未知的象征,昭示人物的结局。
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戛然而止,余韵无穷。“我”是线索,是见证者,使故事更具真实感。乌米反复地吟唱着,却无亲人归来的任何回响,而她依然将在希望中活着和死去……
知 识 建 构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常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如“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通过肖像描写表现出超越年纪的印迹,可见乌米命运之悲。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如文中乌米的歌声就是其内心的独白,心灵的调理,乐观的展现。
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如文中“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等,还有“一面唱”“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一直在唱着”,这是乌米内心情感的外化——执着等待,乐观期望。
4.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如文中“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这是对乌米的心理描写,写她沉浸于思念,专注而忘我。
5.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诠释出乌米内心的执着坚守与强烈期待。
试 题 解 析
1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
【参考答案】
坚忍(执着)、乐观。
【解析】
乌米的丈夫和儿子几年前出海罹难,苦难和时光使她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但她每天唱歌执着等待丈夫和儿子归来;她身材匀称颀长,脸带笑容,眼睛年轻而明亮;她对我笑脸相迎、温存打量,她说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这些都无不体现了她坚忍执着、乐观向上的性格。
2
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
【解析】
第五段先写乌米所住之处山顶上的景象:将近处石堆和半塌的土屋、高处的蓝天和峰顶、远处的大海等组接在一起,这一切在她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再写山下景象:山下有零落的村舍及其五颜六色的屋顶,有马具的叮当声、潮水的沙沙声和集巿上人们的喧嚷声。通过对山顶上景观的直接描写和山下之景的反衬,突出了乌米所住的山顶上环境的肃穆静谧,借此烘托乌米直面苦难、坚韧执着、乐观向上的崇高品格。
3
(1)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参考答案】
(1)忧怨中充满希望
(2)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
第一问要求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第七段交代了乌米歌声的感情基调:时而忧思、焦灼不安和疲倦;时而满怀信心,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第二问要求判断文中反复写乌米歌声的作用。应从内容及歌声体现了乌米怎样的心境和性格,再从和构思及歌声在全文结构中的地位这两方面作答。
4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参考答案】
形象: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解析】
由“我”对乌米歌声的体悟,对乌米命运的关注,与乌米的交往,对乌米精神品格的赞扬中可见。而“我”是线索人物,文章正是通过“我”的体悟和发现来塑造乌米这一形象的。
反 馈 检 测
1.阅读文本,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乌米在别人眼中是疯老婆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请你试着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找到相似的情形,并加以简要分析。
相 关 链 接
高尔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刘倩男
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底层民众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在这部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开始为俄国社会所担心,对于黑暗社会的现状,他一直在探索着出路。高尔基所有这些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完成的,因而,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对高尔基所赋予他们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总的说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私、残暴的人,以外公为代表;另一类是善良、正直的人,以外婆为典型代表。以下也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私、残暴的人物形象。自私、残暴的一类人物形象,主要是指外公以及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他们自私自利,做事残暴、冷漠,没有丝毫的同情心,是阿廖沙讨厌的对象。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因而,高尔基在对他进行描写时,所用的句子与语言也较为刻薄,他笔下的外公十分矮小,甚至都没有到外婆的肩膀高,他骨瘦如柴,完全没有男性所拥有的力量与伟岸。在性格上他残暴无比,无论是任何人做了什么事,只要他心里一不舒服,他就打人骂人,完全没有道理而言;在行为上他自私自利,永远都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在他步履如风地走路时,他似乎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因而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外公的外貌描写,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他是想通过刻薄的语言将外公的自私自利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明显带有高尔基的讽刺意味。外公是一个典型的地主形象,他的眼里只有亲情与友情,他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小业主地位,他残酷地虐待工人与伙计,即使是在家里工作了一辈子的格里戈里也不放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冷酷地将格里戈里赶了出去;就算是亲情,也没能让外公有所避讳,他六亲不认,当家里分崩离析、小业主地位岌岌可危时,即使是与他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也要自谋生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公这个人物形象,是那个社会小市民的普遍状态,外公与周围人对于他的这种种残暴行为都没有反抗,这也是高尔基想要影射的俄国社会现状。与外公同属于这一类型的人物形象的,还有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当阿廖沙父亲过世后,他与母亲来到外公外婆家时,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就展开了斗争,他们怕母亲来瓜分自己的嫁妆,因而吵着要分家,把外公家里闹得鸡犬不宁。阿廖沙的大舅是一个十足的恶人,他想捉弄家里的老工人格里戈里,让侄子去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阿廖沙的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的大舅,非但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与内疚,而是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笑着观看,由此可见,大舅这一人物形象与外公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善良、正直的人物形象。善良、正直的人物描写,主要以阿廖沙的外婆、茨冈与一个叫做“好事儿”的房客为主。阿廖沙在外公与舅舅的打骂下,他十分痛苦,而这些善良与正直的人却是他生活的最大慰藉。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她与残暴、自私的外公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外婆善良而又慈祥,有着一颗同情之心,对于身边的任何人她都能够以诚相待,无论是亲人、朋友、邻居还是伙计,她都一如既往地真诚相待,她是俄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善良与正直的人民代表。在生活中,外婆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女性形象,她将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了下来,如生活的贫困、外公对她的非打即骂、儿子的不孝与忤逆等等,她没有因此而有任何怨言,只是尽自己的所能去爱戴他人,她内心深处有着无法泯灭的仁爱之心。每次看到身边的人痛苦,她都会心里难受,即使自己丝毫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外婆也会满心的同情与愧疚。特别是当阿廖沙遭到外公的打骂时,外婆难过地掉下了眼泪,她本性里的善良使她能够完全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对于自己所受的苦与痛,她从不会因此而让别人与她一同难过。与外婆同属一类人的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一位孤儿,外婆可怜他、心疼他,将他收养,长大以后,他就留在外公那里工作。茨冈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小伙子,他满身力气,却经常被外公与舅舅当牲畜一样使唤。面对外公与舅舅们的不怀好意,他并没有打击报复,而是用自己一颗年轻、乐观与善良的心去包容他们。与小伙子茨冈相比,房客“好事儿”是一位成年人,是这部作品中最有思想的一位人物。他见识广阔,对生活与人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同时他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形象,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会拒绝。阿廖沙生活的艰难与不幸被“好事儿”看在眼里,于是他开始对阿廖沙进行开导,让他闭上眼睛去欣赏、观察与发现生活的本质,并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技巧与方式等等,“好事儿”对于阿廖沙来说,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使他在痛苦与无助时找到心灵的安慰。外婆、茨冈与“好事儿”都是阿廖沙喜欢与崇拜的人,他们对于阿廖沙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阿廖沙能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高尔基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现实,以此来进行对比。
二、总结
《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里,作者并没有对阿廖沙这个人物进行正面的描写,反而是把他当作当时社会的旁观者进行叙述,因而,对于阿廖沙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对阿廖沙周围人物进行描写时,作者明显地把自己(即作品中的阿廖沙)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表现了出来,特别是在对外公这样自私自利的人物形象进行描写时,他明显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以表示对市民庸俗、自私的厌恶,从而也将阿廖沙的形象从侧面树立了起来。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对自私自利、善良正直这两类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说是他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就;在具体的形象塑造中,他没有运用过多的话语描写,大部分都是通过生活事例让读者去感受。高尔基并没有站出来说话,更没有直接将人物的优点与缺点说出来,这种叙事性的表达手法,使得其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