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 2019新课标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第3节
目录
第三章 第3节
气压带风队对气候影响
前 言
在坦桑尼亚的赛轮盖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图3.16)。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他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他们又要回迁?
一、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第三章 第3节
气压带风队对气候影响
(一)气压带的性质:1、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温下降
对流层含有水汽和杂质
气流下沉
不利于水汽的凝结
气温上升
晴朗干燥
气流上升
成云致雨
多降水、湿润
高压带
低压带
(一)气压带的性质:2、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气流运动
气压带
分布
00附近
300附近
600附近
90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湿热
干热
冷湿
干冷
干冷
对降水要素的影响取决于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对温度要素的影响取决于该气压带的纬度,
案例: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教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图3.17),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图3.18)
(二)风带的性质:1、风带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极地东风带
低纬信风带
低纬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高纬吹向低纬,过程中升温,水汽缺乏液化条件,降水少,所影响区域干旱
中纬西风带
中纬西风带
低纬吹向高纬,过程中降温,水汽容易液化条件,降水多,所影响区域湿润
(1)盛行风带的纬度间吹向与降水的关系
(二)风带的性质:1、风带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少,影响区域气候干旱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湿润,降水多,影响区域气候湿润
(2)盛行风带的海陆间吹向与降水的关系
(二)风带的性质: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对降水要素的影响取决于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对温度要素的影响取决于该风带的纬度。
案例: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公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洞;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国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升间,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涩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国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图3.19)
案例: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活动: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些气候类型分布?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侯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狂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欣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指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气候
第三章 第3节
气压带风队对气候影响
二、气候:1、组成要素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二、气候:2、成因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温、降水
气温、降水
降水
气温
气温、降水
气温、降水
二、气候:2、成因: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纬度→温度→气候
纬度与温度呈负相关
二、气候:2、成因:②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二、气候:2、成因: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地形→ 海拔、阴坡阳坡→温度→气候
迎风坡/背风坡→降水→气候
二、气候:2、成因: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温度、降水→气候
二、气候:2、成因:⑤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海陆位置→温度、降水→气候
沿海湿润,昼夜温差、年温差较小
内陆干旱,昼夜温差、年温差较大
二、气候:2、成因: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温度、降水→气候
二、气候:3、类型判断:(1)气候统计图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最常见的气候统计图:气温折线降水柱状图
用折线图来表示气温及其变化
用柱状图来表示降水及其变化
细节提示:①要注意柱状图中坐标对应的是气温降水中的哪个要素;②要注意纵坐标的尺度和间距
二、气候:3、类型判断:(2)判读步骤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三步走”:①以最高温所在月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温在7月左右,在北半球
最高温在1月左右,在南半球
二、气候:3、类型判断:(2)判读步骤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三步走”:②“以温定带”
二、气候:3、类型判断:(2)判读步骤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三步走”:②“以温定带”
以温定带
气候类型(4+3+2+2=11)
热带
最低温≥15℃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
15℃>最低温≥0℃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最高温≥5℃
最低温<0℃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最高温<5℃
冰原气候、苔原气候
二、气候:3、类型判断:(2)判读步骤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三步走”:③“以水定型”
二、气候:3、类型判断:(2)判读步骤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三步走”:综合分析
温度带
降水型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年多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无
无
年少型
热带沙漠气候
无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夏多型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无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多型
无
地中海气候
无
无
二、气候:3、类型判断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二、气候:4、特征描述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特征的描述用词:
①气温特征的描述词:
高温或炎热、温和或温暖、寒冷
②降水特征描述词:
多雨、湿润、干燥
③时间特征描述词:
全年、夏季、冬季
二、气候:5、分布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二、气候:5、分布: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如何描述某种气候的分布:
①位于南北纬a°~b°
②大陆东岸还是西岸
例如:
热带沙漠气候:
位于南北纬20°~30°的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南北纬10°之间。
二、气候:各知识相互联系,要融会贯通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二、气候:6、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温度特征上是亚热带的气候,在地理位置上却位于温带
区别:
①降水上:热带季风气候的量和变化比热带草原大
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大于热带草原气候
③特征上:热带草原气候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是分旱雨两季
三、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三章 第3节
气压带风队对气候影响
三、气候与自然景观:1、不同的自然景观的形成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不同
②水热组合不同
④与之相对应的土壤、植被等不同
⑤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气候类型不同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三、气候与自然景观:2、理想大陆自然景观分布
注:一种气候可对应多种自然景观,一种自然带也可对应多种气候
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第三章 第3节
气风带对气候影响
我们知道,我国年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可是,打开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会发现,等降水量线并不是自东向沿海向西北内陆均匀分布的,甚至其间还分布着一些降水量的高值成低值中心。可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高度概括,关注的是我国整体,而忽略了具休地区分布的一些细节。我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季风气候显著。“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一规律的概括,突出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而忽略了地形、下垫面等因来素的影响。然而,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逐增,其突出的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导致福建省沿海年降水量较少。福建省自沿海向内陆,受我夷山脉对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递增。当然,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在成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背景下,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只度。研究的空间只度越大,越关注宏现和整体;研究的空间足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同一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可能因研究的空间足度不同而不同;较大足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对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和概括,较小足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在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背景下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表现。
目录
第三章 第3节
气压带风队对气候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