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4-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24张)-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2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4-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24张)-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24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2 14:2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多媒介
单元任务
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
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
素养达成
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在实践中了解多种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
认识多媒介
善用多媒介
辨识媒介信息
任务一
任务三
多媒介
善用多媒介
认识多媒介
任务一
辨识媒介信息
任务三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分析实例,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并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确定调查方法
选择调查主题
加工整理
搜集调查资料
制作调查报告
补充相关素材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分析实例,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并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2020年7月7日黄山本地热点
暴雨、洪水、歙县高考推迟、老大桥冲毁、歙县语数高考启用备用卷
2020年7月7日黄山本地热点
设置调查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及通过什么渠道深入了解以上事件的后续报道
2020年7月7日黄山本地热点
暴雨洪水
天气预报、网络新闻、采访、回忆
歙县高考推迟
水漫老城区、武警官兵出动
……
老大桥被冲毁
400年历史
……
语数启用备用卷
7月9日考语文和数学
……
搜集、加工、整理、补充、制作调查报告
标题、摘要、目录
调查背景与目标、步骤与方法、内容与分析
结论、建议、参考资料
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
调查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保留第一手材料
调查报告
分小组完成
活动二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 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xx。
截止日期:4月26日。
校报编辑部
4月11日
【参考示例】
用于微信或者微博等社交app
[招聘启事]美女、帅哥看过来!寻找校报最靓的崽!
[岗位职责]筛选来稿、文字编辑、新闻采写。
[应聘条件] 1. 高一、高二, 学有余力; 2.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水平,沟通能力良好;3.细致认真,责任心较强。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XX。
[截止日期]4月26日
[配图]
任务二:善用多媒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简易。
通过日趋融合的各种媒介,人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获取信息,还可以亲身参与信息传播,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校近期拟举办一次戏剧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实施建议】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介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任务三:辨识媒介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
《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活动一
请同学举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合作归纳这些信息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辨别角度1:从信息的来源判断
辨别提示:
(1)信息的五要素(时间、空间、主体、事件、结果)是否齐全;
(2)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多问几个为什么);
(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5)实地考证。
辨别角度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判断
辨别提示:
(1)不同角色的人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社会角色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不同个体选择关注不同的信息也体现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差异。
辨别角度3:从信息的时效性判断
辨别提示:
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通知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可以通过判定其时效性来确定信息的价值。
总结归纳: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具体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③信息是否可用;
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⑤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活动二
请同学举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拒绝盲目相信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现在,人们想要知道什么,只需要点一下搜索,就能找到各种答案。其实这些答案,真假纷呈,其准确性也有待考察。但是,现如今,许多人都选择盲目相信。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发生坠江事故。这条消息迅速在大大小小的网络媒体上发布,一时成为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当时传播最广的一条消息是“女司机违规行驶论”。有的网友说女司机违规驾驶导致公交车车毁人亡,于是网络舆论便纷纷把矛头对准女司机,肆意谩骂。然而等到真相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女司机与事故的发生毫无关系。她只是正常行驶,是本次事故的侥幸逃生者。这不禁令我思考:为何人们会如此盲目地相信网络信息?通过思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因为利益诱惑。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求得关注量,找到一点儿所谓“证据”就大加宣传,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点击量,取得销售量,不顾真实性地误导大众,有时甚至会造成危害生命的结果。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丑化他人,或是用虚假的信息大力美化一个人,最终都误导了大众舆论的走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利益。这些人充当着媒介平台中的骗子,是导致大众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直接原因。
二是由于事不关已。很多人觉得网络上的事好像发生在千里之外,离我们似乎很远。于是,面对信息时,一些人从没想过是真是假,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人滋生出这样的想法:就算不是真的又怎么样?他们盲目地相信,盲目地评论,而忽略了真相。对真相的不理不睬,是导致盲目相信的根本原因。
分析、思考之后,我们看清了现象。也看懂了本质。但是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增加知识储备量、时事储备量,确保自己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知能力,即每看到一个事实或定义,则首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然后再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推导等方面,以质疑的眼光去看待。此外,自己在发布信息时,也要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评估,然后再给出确切、真实的说法。总的来说,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盲目相信,也不全盘否认,这是我们行驶在信息高速路上时,最稳妥的路线。
(有删改)
活动三
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
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编写份真实信息源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