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光复习 (二)—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单元综合讲义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光复习 (二)—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单元综合讲义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12 12: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3-4 第十三章光复习导学案(二)
知识点一、光的干涉
-28575321945(1)杨氏干涉实验: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实验证明,光的确是________。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如果光是一种波,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光在一些位置相互加强,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因此在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纹。这就是杨氏干涉实验。
(2)亮暗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________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________,这里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________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________,这里出现暗条纹。
总结: 亮(明)条纹 Δr=r2-r1 =nλ (n=0、1、2、3、……)
暗条纹 Δr=r2-r1 =nλ2 (n=1、3、5、7、……)
(3)光的干涉条件:两束光的_______相同, 相同, 恒定。能发生干涉的两束光统称为 ,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以由一束光分成两列而得到。
(4)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液薄膜) 反射的光相遇发生干涉而形成的,图样中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的薄膜厚度 。
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
知识点诠释:
①答案:(1)托马斯·杨;一种波;振动情况;明暗相间;(2)偶数倍;整数倍;加强;奇数倍;减弱;(3)频率;振动情况;相位差;相干光;(4)前后两个表面;相同。 
②基础练习:
1.从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照到同一屏上时看不到干涉条纹,这是因为(D  )
A.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
B.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
C.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
D.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C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3.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 nm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出现第一条亮纹中心(即P1到S1、S2的光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源照射单缝,则(B  )
A.P和P1仍为亮条纹   
B.P为亮条纹,P1为暗条纹
C.P为暗条纹,P1为亮条纹
D.P、P1均为暗条纹
知识点二、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用双缝干涉观察光的干涉图样并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等。
实验原理:双缝干涉中两个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与光的波长λ、双缝间距d及双缝到屏的距离l满足Δx=ldλ。因此,只要测出Δx、d和l,即可求出光的波长λ=dΔxl。
实验步骤: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1)将光屏、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2)接好电源,打开开关,使光源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射到光屏(可以利用凸透镜)。
(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观察白光的干涉图样。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图样。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为止。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最左侧亮条纹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第n条(一般n可以取7左右)亮条纹的中心时,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2;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是Δx=|a2-a1|n-1。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双缝间距d可以在仪器上查到 )。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多测求平均 )。
(5)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测其他颜色单色光的波长。
①注意事项:
a.放置单缝和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 .
b.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
c.读数时,测量头的中心刻线要对应着亮(或暗)条纹的中心。
d.要多测几条亮纹(或暗纹)中心间的距离,再求Δx。
e.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是因为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②误差分析:
a.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的误差,可通过选用mm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
b.测条纹间距Δx的误差,可从以下角度考虑。
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离时读数不准确,通过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来减小测量误差。
③规律总结:
观察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比较不同色光干涉条纹的宽度,可得出如下结论:
a.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绿光干涉条纹间距(进行实验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b.对于同种色光,改变双缝间距d,得出结论:双缝间距d越小,条纹间距越大。
④基础练习:
1.在光的干涉实验中,如果两条狭缝间的距离增加一倍,光的波长减半,则相邻两暗条纹间的距离是原来的(C )
A.4倍 B.0.5倍
C.0.25倍 D.不变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黄光得到一个干涉图样,若要使其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变宽,可以采取的办法是(B )
A.换用绿色的滤光片 B.换用红色的滤光片
C.使光源发出的光更强一些 D.使光屏向双缝靠拢一些
3.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作如下改动,但还能使实验成功的是(ABC )
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
②知识点三、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单色平行光照射到一条可调节狭缝(或圆孔)时,当狭缝(或圆孔)较宽(大)时,光沿___________传播,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宽度跟狭缝(或圆孔)宽度(大小)___________的亮条纹(亮斑);当狭缝(或圆孔)较窄(小)时,尽管亮条纹(亮斑)的___________有所减弱,但_______反而增大了,这表明光经过较窄(小)的狭缝(或圆孔)时,并没有沿___________传播,而是绕过了狭缝(或圆孔)的边缘传播到了更宽的空间,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
(2)光的衍射现象表明,我们平时说的“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________情况。光在________障碍物的__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在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________,甚至比光的波长________的时候,衍射现象________,这时就不能说光沿直线传播了。
(3)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或狭缝的尺寸与光的波长______________,或比光的波长___________。
(4)衍射光栅是由许多 的狭缝 地排列起来形成的光学元件,由衍射光栅得到的衍射图样与单缝衍射相比,衍射条纹的宽度 ,亮度 。
a.单缝衍射的条纹比较宽,而且距中央亮条纹较远的条纹,亮度也较低。因此单缝衍射达不到实用要求。
b.实验表明,如果增加狭缝的个数,衍射条纹的宽度将变窄,亮度将增加。光学仪器中用的衍射光栅就是据此制成的。
5. 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的比较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产生条件
只要狭缝、障碍物或孔足够小,任何光都能发生
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叠加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
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清晰条纹,亮度基本相等
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
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知识点诠释:
①答案:(1)直线;相当;亮度;宽度;直线;(2)特殊;没有;均匀;相比;小;十分明显;(3)相当;小;(4)等宽;等距离;变窄;增加。
知识点四、光的偏振
(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 。
(2)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只有沿这个方向振动的光才能透过偏振片,这个方向叫 ,偏振片对光波的作用就像狭缝对于机械波的作用一样。
(3)光的分类:
a.自然光:由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___________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___________,这样的光叫自然光。
b.偏振光:自然光垂直透过某一偏振片(起偏器)后,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 的光波才能通过。也就是说,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 的方向振动。
c.平时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不同程度的 ,自然光在玻璃、水面、桌面等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 ,入射角变化时 的程度也有变化。
(4)偏振现象的应用
照相机镜头前常装一偏振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水面和玻璃面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 ,就可 反射光而使水下和玻璃后景物清晰。
数字式电子表、 、 、 等带有液晶显示的物品,它们的液晶显示器都用到了偏振现象。
知识点诠释:
①答案:(1)波动性;横波;(2)透振方向;(3)a.一切方向;相同;b.一致;某个特定方向;c.偏振光;偏振光;偏振;(4)垂直;减弱;空调遥控器;计算器;电子词典。
②基础练习:
4000500927101.如图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BD  )
A.图中a光为偏振光
B.图中b光为偏振光
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2.如图所示,P是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BD  )
377190059690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注:光的振动方向可以分解,只要与透振方向不垂直都可以有透振分量)
3.关于立体电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
A.观众戴上特制眼镜是为了防止伤害眼睛
B.这副眼镜其实就是一对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
C.戴上特制眼镜的观众若只用一只眼睛看,则银幕上只是一片光亮而无图像
D.产生立体视觉是因为人的两只眼睛同时观察物体时,形成的在视网膜上的像并不完全相同
4.在拍摄日落时的水面下的景物时,应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其目的是(B  )
A.减少阳光在水面上反射光
B.阻止阳光在水面的反射光进入照相机镜头
C.增强光由水面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强度
D.减弱光由水面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强度
27432001981205.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或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B  )
A.光是电磁波     
B.光是一种横波
C.光是一种纵波
D.光是概率波
知识点五、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1)激光的特性:
a.相干性好:激光能像无线电波那样被 ,用来传递信息。光纤通信就是激光
和 相结合的产物。
b.平行度非常好:与普通光相比,传播相同距离的激光束的扩散程度小,光线仍能保持很大的强度,这个特点可以用来 。 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由于平行度好,激光可汇聚到很小的一点,这一点应用在 、 、 上。
c.亮度非常高: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如果把强大的激光束会聚起来,可使物体被照部分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产生几千万度的高温。所以可用激光束来 、 以及在很硬的材料上 。医学上还可以用“激光刀”做手术。
d.单色性好。
e.覆盖波段宽。
(2)全息照相:
普通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只是光波的________信息,而全息照相技术还可以记录光波的________信息。
全息照相:同一束激光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照射到________上(称为参考光),另一部分通过________反射后再到达底片(称为________)。参考光和________在底片上相遇时发生干涉,形成复杂的干涉条纹。
知识点诠释:
①答案:(1)a.调制(或调谐);光导纤维;b.精确测距;激光测距雷达;DVD机;CD唱机;计算机的光盘;c.切割;焊接;打孔;(2)强弱;相位;底片;被拍摄物;物光;物光。
课堂练习:
1.(2019江苏高考)将两支铅笔并排放在一起,中间留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去看与其平行的日光灯,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由于光的 (选填“折射”、“干涉”或“衍射”)。当缝的宽度 (选填“远大于”或“接近”)光波的波长时,这种现象十分明显。(衍射,接近)
2.(2018江苏高考)两束单色光A、B的波长分别为λA、λB,且λA>λB,则 (选填“A”或“B”)在水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用同一装置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 (选填“A”或“B”)产生的条纹间距较大。(A,A)
解:根据题意, A光波长大则在介质中折射率n小,
根据sinC=1n可知临界角大;
再根据Δx=ldλ可知A光干涉条纹间距大。
(1)杨氏干涉实验证明光的确是一种波,一束单色光投射在两条相距很近的狭缝上,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发出的光波满足干涉的必要条件,则两列光的 相同。如图所示,在这两列光波相遇的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果放置光屏,在 (选填“A”、 “B”或“C”)点会出现暗条纹。(频率,C)
(2)在上述杨氏干涉试验中,若单色光的波长λ=5.89×10﹣7m,双缝间的距离d=1mm,双缝到屏的距离l=2m.求第1个亮光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

解:
(1)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必要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A、B两点是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加强点,出现明条纹,C点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
(2)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为△x=ldλ =20.001×5.89×10﹣7m=1.178×10﹣3m,
则第1个亮光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 S=10△x=1.178×10﹣2m
故答案为:(1)频率,C.(2)第1个亮光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1.178×10﹣2m。
用2×106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250m/s和1500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______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选填“容易”或者“不容易”)发生衍射。(1.5;不容易)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B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6.(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C  )
A.A、B?均不变
B.A、B?均有变化
C.A?不变,B?有?变?化
D.A?有变化,B不变
7.(2010江苏高考)
(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D )
A.激光是纵波
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 ? ? (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 ? ? ?(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暗条纹,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