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2 17:51:29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检测(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读懂阿长,体会她那颗善良、仁慈的心。
2.了解《山海经》,明确它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3.品味最后一段话,体会成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19—29段,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把阿长买《山海经》的故事写出来。注意,要写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二、文本细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什么?
4、比较原句与改句,说一说有何不同?
原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改句1:我给你买来了有画儿的‘三哼经’!
改句2: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
我给你买来了!
5、“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6、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最后一段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所表达的情感。
三、能力提升
8、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联系前文,发挥想象,补写一段长妈妈买《山海经》的经过。
前文提示一:第20自然段,“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
前文提示二:第22自然段,“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前文提示三:第24自然段,“有画儿的‘三哼经’……”
9、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1:
在《朝花夕拾》中还有很多这样鲜活的形象,在这些人物作者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有热情地赞颂,有真情地怀念,有高度地评价,有激动地叙述……
请你找到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
任务2:
制作“《朝花夕拾》人物图谱”,任选一个人物,写一个简短的介绍。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检测(第2课时)
参考答案
1、因为从叔祖那里知道了一本叫《山海经》的书,作者特别渴慕,但是又无从得到,于是日思夜想。后来阿长知道了这件事,告假回去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鲁迅特别震惊,这本书成了影响鲁迅一生的宝书。
2、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衬托阿长的善良热情,关心孩子。
3、原句写出了阿长对鲁迅的亲昵感情,也写出了她买书来的高兴,以及迫不及待想要给鲁迅看的情形,同时“三哼经”一次,也透露出阿长买书的不易。
4、“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必定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5、“我”的反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还有“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这体现了“我”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出乎意料的惊喜,且感激不尽。
6、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阿长给“我”买来的,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成了我的文学启蒙书,“我”感受到了来自阿长的关心,很感激她。
7、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理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地,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这祝福里有愧疚、有感激,也有对真诚淳朴、善良仁慈的热切呼唤。
8、示例:
街上是人山人海,可惜热心肠的不多。几经碰灰,终于觅到了一家书店,遂进。“老板,有没有卖三哼经的?”阿长一边寻看着书架,一边探问道。
“这里有《诗经》《佛经》《三字经》等等,不知你指的是哪本?
”伙计笑道。
“哦,你把那本《三字经》拿来我看看。”阿长满怀希望,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书,大略一翻,并没有什么哥儿所说的插图,不觉有点失落。
“请问有没有那种插图的《三哼经》?
”阿长递回了书,又朝书架扫了几眼。店伙计一愣,笑问道:“啥?!有意思了,什么插图?”阿长仰起头想了片刻。
好像是什么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之类的奇怪的东西。”
你说的不会是《聊斋志异》吧!”店伙计有点不耐烦,掂起掸子四处拍了拍。“不,一定不是,好像是什么经的!”阿长果断地回答。
“没有。”伙计板起了面孔,不愿再多听她一句话。阿长走出店门,四下望了望,失望地往回走。
“怎么办,怎么办?”她暗自思忖着,不觉踱到了一个书摊前,眼前一亮。“有没有画着奇怪动物的《三哼经》?
里面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阿长俯下身子。
“有啊有啊,呃,瞧!”小贩兴奋地从书堆中淘出了四个小本,掂着一角在空?中晃了晃。
阿长拿过一个小本,翻开来直起身子,忽而十分欢喜的样子。
小贩看了她一眼,乐呵呵地说:“这可是好书,四本《山海经》,八十文。”
阿长想都没想,数出了八十文递给他,接过那四本小书,用布包好,飞也似地跑去叫哥儿去了!
9、略。
5阿长与《山海经》课后检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憎恶、粗拙、震悚、霹雳、诘问、渴慕”等词语。
2.通过梳理典型事例和细节,把握阿长的形象特点。
3.通过勾画带有感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一、日积月累
1、了解作者作品,并填空。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这是一部
集,作者
,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



2、给相应的字注音,或写出相应的汉字。
憎恶(

疮疤(

诘问(

掳去(

震悚(

粗拙(
)
掷过来(

试帖诗(

骇破胆(

烦suǒ(

胸pú(


mù(

xù(
)说
福j
ú


惧dàn



l
ì


孤shuāng(

3、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4、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
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二、整体感知
5、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6、鲁迅怎样描写阿长?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
7、通过事件的叙述和细节的描写,作者表现了阿长怎样的品格风貌?
8、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有什么好处?
三、局部探究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9、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
“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
10、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
11、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
动词:
语言:
阿长的心情:
作用是: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检测(第1课时)
参考答案
1、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
鲁迅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2、
zēng
chuāng
jié

sǒng
zhuō
zhì
tiě
hài








3、淡薄
消失
诘问
4、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5、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繁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以及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详略得当,突出了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6、作者描写阿长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①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7、虽卑微粗俗,却内心丰富;虽愚昧可笑,却真诚淳朴;虽没有文化,却善良、仁慈,用爱温暖他人。
8、欲扬先抑。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不平淡、不单调,使文章波澜起伏,给人意外的惊叹。
9、认为“不耐烦”,“烦琐之至”,“非常麻烦”。
10、有些迷信,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
11、动词:伸出,按住,摇,笑,塞
语言:“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阿长的心情:高兴,兴奋。
作用是:表现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同时反映了阿长守旧的一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