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司马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壹
课前导入
贰
疏通文意
叁
精读课文
肆
词语积累
伍
课堂小结
目
录
壹
课前导入
陈胜、吴广率领去取数百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却能挑战兵多将广、武备精良的秦朝,揭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秦朝仁义不施,专行苛政,最终为自己挖掘了坟墓。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吼出了无数被压迫者的心声。阅读课文,相信你能感受到陈胜、吴广的胆识和智慧。
阅读提示:
贰
疏通文意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去,往
惆怅,极端不满
如果
你
长叹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恨了好长时间,对同伴说:“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可别忘咱穷哥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是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之志呢!”
译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贫苦人民。適,同“谪。
停驻
编次
在征发之列
长叹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逃亡
发动起义
同样
为……而死
苦于秦(的统治)
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领队。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我听闻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译文: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屡次
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有人
哀怜、怜悯
如果
通“倡”,倡导、发起
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大将,屡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领导的队伍,替天下人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的很对。
译文: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于是,就。
意图
对对方的敬称
不过
代足下事
考虑,思索
威服众人
动词,为王
用网捕 名作状
用朱砂写
煮
字条
本来
已经
意动用法,
以……为怪。“
jiàn私下
往
明天
到处
手指目视
于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功立业。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两件事的用意),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绸上)写的字,本来已经认为这事怪异了。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竹笼罩着火,又学狐狸叫:“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很害怕。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译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爱护
被他所用
屡次
逃跑
恼怒
果然
用鞭、杖竹板打
佐助
对对方的敬称
应当
即使
但是
本来
立
难道
吴广一向待人很好,士兵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说想要逃跑,来使军官恼怒,使(军官)责辱他,借此来激怒自己的部下。军官果然用竹板子打吴广。军官拔出剑,吴广跳起来,夺剑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应当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况且大丈夫不死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译文: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等到
车辆
骑兵
占有
听从
依从人民的愿望
筑
用
收兵
攻下、攻克
率领
招抚
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属下的士兵都说:“听从号令。”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他们露出右臂,号称大楚。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军官的头祭天。陈胜立自己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士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酇、苦、柘、谯,都攻下来了。他们在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好几万人。攻打陈县,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和义军交战。守丞不能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译文: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起
聚会
商量
亲自
通“披”,
征讨
没有德政的秦朝
恢复建立
应当
代国家
号称
惩处
来
响应
过了几天,陈胜传令召集当地掌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亲身穿着铁甲,手里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暴君,诛灭凶残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惩处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译文:
叁
精读课文
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伟大抱负,为后文的起义做铺垫。
1、思考第一段写陈胜远大抱负的作用。
2、思考第二段: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思考第二段:
陈胜为起义军制定的策略是:
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
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 燕,为天下唱。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
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的性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陈胜虽地位低下,却少有大志。在遭受压迫时,是“长恨久之”,而不是逆来顺受,;在旁人不理解时,能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
②陈胜考虑问题很周全。充分利用各种力量为己所用,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借舆论造势,收获军心人心。
③陈胜很果敢。在吴广杀尉时勇敢辅助,并杀两尉,为起义扫除直接的障碍。
3、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性格怎样的关系?(5分)
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原文)
或:遇雨失期,法皆斩。
会起义。因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有残暴的秦朝的统治在,就有起义的必然性。
4、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他们还会起义吗?为什么?
拓展思考:
1、陈胜称王之后,会有什么情况呢?
2、吴广为什么不称王?
肆
词语积累
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同“谪”
为天下唱 同“倡”倡导、首发
固以怪之矣 同“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披”
古今异义
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亡;今义: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里;今义:空隙)
会天大雨 (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合,合在一起等)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诚,古义:果真;今义:真实的尽心意)
古今异义
比至陈 (比,古义:等到;今义:比较,较量)
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指担任财务工作的人员)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词类活用
陈胜王 (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
固以怪之矣(怪:以……为怪,意动用法)
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使动用法)
狐鸣呼曰(狐:像狐狸一样,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法皆斩 (法:按照法律,名词作状语)
夜篝火(篝:用笼子罩着,名词作状语)
上使外将兵(外:在外面,名词用作动词)
死国可乎(死:为……而死,意动用法)
一词多义
故: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原因,名词)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副词)
会:
会大雨(适逢,恰巧遇到,动词)
皆来会计事(聚会,动词)
一词多义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动词)
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助词,无意义,调节音节的作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助词)
卜之鬼乎(代词,这件事)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一词多义
而:
佣者笑而应曰(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
收而攻蕲(连词,表顺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连词,表转折)
伍
课堂小结
小结
1、陈胜出身 远大抱负
2、谋划起义
原因
策略
舆论
3、发动起义
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过程
影响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