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6 19: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刘禹锡/




文学
常识
作者
简介
课文
讲解
词汇
积累
目录

文学常识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炼,有韵,读起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例如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的美称。河南洛阳人,自幼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王叔文被杀,
刘禹锡被贬,晚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



唐代诗人
诗豪者也
作者简介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这 【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课文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居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课文讲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调……琴】弹琴
【金经】佛经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案牍】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讲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讲解
1、写陋室之前为何要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同时用“山”“水”比喻“陋室”,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这种手法叫做比兴。
课文讲解
2、陋室的环境如何?
典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课文讲解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交往之人都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交往活动的高雅
课文讲解
4、文章的中心句哪一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课文讲解
5、文章最后为什么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处运用的是类比的手法,目的是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反映了作者要以古贤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

词汇积累
词汇积累
一词多义:请判断下面的“之”的用法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夫君子之行
4、何陋之有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到,往
(代词),指元方
(结构助词)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汇积累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出神异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词汇积累
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大,渊博
今义:鸿雁,书信)
(古义:形体,身体
今义:形状)
词汇积累
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格式:宾语+之+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