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
2.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B.?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C.?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近大别山D.?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4.1948年12月5日召开了由各纵队司令参加的总前委会议,下达《总攻黄维边团命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决心是要拿出拼老命的精神,在双堆集消灭他的土木系——十八军,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这颗红宝石!”材料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D.?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
6.1946年美苏关系开始恶化,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迫使斯大林转而支持中国全力夺取东北。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曾预言,“国际援助一定要来”,“如果不来,杀我脑袋”,并再三提出“东北是重要的”,是夺取全国胜利“决定的一环”,材料说明(? ?)
A.?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B.?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成为取胜关键
C.?东北地区成为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抗的主要战场?????
D.?苏联的无私援助成为中国在东北取胜的关键
7.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8.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
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9.下列如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
A.?日本军队分三路大军由武汉开进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散区以失败告终
C.?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0.解放战争开始前,国共两党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实力差距都极为悬殊。然而仅仅3年时间,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三大战役胜利,将鲜红的旗帜插遍神州大地,让古老的中国由此掀开新的篇章。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期间史实排列正确的是(?? )
①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②以战促和,故都新生
③围困长春,主力南下攻坚锦州? ?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11.****年4月20日晚和21日,****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防线。(?? )
A.?渡江战役?B.?淮海战役?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
12.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了一则公告:“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己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因饲养员己全部取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
A.?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精简机关人员,扩充边区军队?D.?发扬民主作风,反对官僚主义
13.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14.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最终选出了90名参政会委员和30名候补委员,包括社会各阶层成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B.?受到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C.?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D.?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15.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有意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 )
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政策摇摆不定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状况下,谈论自由和民主是奢侈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我看来,在两种民主不可兼得的今日,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的太多了。”在他们看来,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于平均。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他们以“中间路线”相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但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后大部分中坚力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摘编自《新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民主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民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17.材料: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之前,中央苏区流通的货币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圆券、闽西工农银行的银圆券,还有光洋和国民党的纸币,甚至有清朝时期的铜板。人们购买物品,抓一把各式各样的票子出来,有时逵账也算不清。不仅老百姓头疼,商家也是不胜其烦。而军阀和土豪劣绅发行的杂币也同时在苏区流通。这无疑给国民党提供了破坏苏区金融市场的机会。由于国民党长期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国剿”和经济封锁,苏区的物资条件极为艰苦,国家银行在发行货币时缺少印制钞票的纸张、油墨等印刷材料。 1932年5月,红军攻克福建漳州后,银行工作人员才辗转从厦门采购到彩色油墨等印刷材科。
为了统一货币,国家银行及临时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又制定了一系列金融财政上的法规法令、政策章程,确立了当时红色政权统一币制的基本内容,为这一币制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保证。……毛泽民受命筹建国家银行,并筹划印刷、发行国家货币。他认识到,国家银行必须承担“驱逐劣币,回收杂币,禁用外币”的重任。这样,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走出去发动群众,建立兑换和回收网点,使已连成一体的中央苏区内的广大民众听从政府的号令,团结在国家银行周围,自觉维护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强大的宣传、切实可行的兑换措施、畅通的发行渠道,使得苏维埃纸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摘编自张孝忠《中央苏区的红色金融》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统一币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统一币制的历史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根据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完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可知即将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次会议为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B正确;
A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C错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
D错误,中国八大召开于1956年。
2.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 1948年10月底 ”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国内革命战争即将结束,因此这一时期对干部培训主要是为执政全国做准确,B选项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措施之一,A选项排除。
工业化建设是在1953年之后,C选项排除。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D选项排除。
3. C
解析:本题依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刘邓大军帅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反攻序幕,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故C项符合题意。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属于长征胜利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
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属于抗战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的反攻对象为国民政府,故B项排除;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基本歼灭国民党的主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4. B
解析:根据材料“1948年12月5日”、“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这颗红宝石!”可知:该战役为淮海战役。B正确;
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5.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革命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B符合题意;
A说法与材料无关;
C说法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D说法过于片面;
6. 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苏关系扑朔迷离,但毛泽东高瞻远瞩,预见到美苏关系的变化,因此提出夺取东北的战略,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中强调东北地区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故排除A项;
二战后,美苏对抗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故C项错误;
苏联援助中共在东北的斗争,目的是维护其在东北的利益,并非“无私援助”,故D项错误;
7.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议决通过《中华民国宪法》,1948年5月20日,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也改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华民国正式进入“宪政时期”,但实际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专制。所以在1947年6月时,都市中的上层人物都支持国民党,但到1948年6月时,他们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彻底失望转而支持共产党。故A项正确。
《国内和平协定》是1949年渡江战役开始前国共两党代表团谈判的结果,但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1948年6月三大战役还未开始,国共两党究竟谁胜谁负还未知,政治局势还不明朗,所以不能任意说这些人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故C项错误。
1948年6月还没有开始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还未被消灭。故D项错误。
8.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主要是基于近代中国的国情与苏联不同,说明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义理论,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模式的弊端,故C项错误。
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9. D
解析:根据材料“大别山”“两翼牵制,三军配合”等信息可知:该军事行动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0. 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8月7日②为平津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 ③为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④为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
11.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壶口、江阴”、“摧毁国民党防线”可以判断出是渡江战役,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于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同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所给时间、地点不符合,排除。
12. A
解析:结合1946年当时的时代背景,养马人员的取消又是针对“本府”,所以是官与民的问题,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3. D
解析:“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表明毛泽东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故D正确;
AC材料未体现,排除;
B是在1928年,排除。
14. C
解析:依据材料“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可知,这是抗日战争后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积极有益的努力探索,故C正确。材料举行的国民参政会委员的选举,没有涉及多党合作,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B错误。材料是在“张家口市……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等信息可知,没有涉及农民,故D错误。
15. C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意识形态的影响。B.材料不是强调杜鲁门政策摇摆不定。C.美国之所以刚开始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因为这样对美国有利,后来抗美援朝战争表明了中国要制约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霸权政策,侵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D.材料看不出影响国际格局。
二、非选择题
16.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经济凋敝;贫富悬殊。
(2)观点:经济民主化优于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赞同生产公有制;评价:注重民主;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切合实际,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 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 ”、“ 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民主思想的背景主要有 抗日战争胜利;经济凋敝;贫富悬殊。
(2)观点:根据材料“ 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于平均 ”、“ 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 ”、“ 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 ”进行直接归纳即可。
评价:需要从当时的国情及能否实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17. (1)必要性: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封锁;币制混乱;经济发展受阻,杂币流通导致金融风险;苏区面积扩大;苏维埃国家的职责所在。可能性: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毛泽东等银行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获得了印刷钞票的物资;苏区民众的支持。
(2)影响: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苏维埃金融体系;有利于壮大根据地经济;有利于支援土地革命战争;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开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之先例。
解析:(1)关于必要性:依据材料“由于国民党长期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国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流通的货币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圆券、闽西工农银行的银圆券,还有光洋和国民党的纸币,甚至有清朝时期的铜板”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封锁;币制混乱;经济发展受阻,杂币流通导致金融风险;苏区面积扩大;苏维埃国家的职责所在。关于可能性:依据材料“为了统一货币,国家银行及临时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又制定了一系列金融财政上的法规法令、政策章程,确立了当时红色政权统一币制的基本内容,为这一币制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保证”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毛泽东等银行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获得了印刷钞票的物资;苏区民众的支持。(2)依据材料“强大的宣传、切实可行的兑换措施、畅通的发行渠道,使得苏维埃纸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苏维埃金融体系;有利于壮大根据地经济;有利于支援土地革命战争;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开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