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下图,这是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1984年粮食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的直接原因是(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B.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2.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光亮”来自(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主义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国有企业改革
4.“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开放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了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是指
A.公私合营
B.港澳特别行政区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该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6.疫情暴发后,中国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8.将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的事件是
A.加入欧洲联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
A.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10.在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以来,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我们都实现了以下哪些梦想
A.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
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
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11.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以前,流传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1990年以来,浦东快速发展,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最主要得益于
A.浦东的地理优势
B.浦东人民的辛勤劳动
C.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12.关于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强调建设小康社会
B.都强调要建立和谐社会
C.都选江泽民为总书记
D.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1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企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建立经济特区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提出:“利用邻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对广东省委提出的举办出口加工区的设想表示支持,比如说“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里“特区”的出现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
④有利于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八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6.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
A.凝聚中国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增强文化软实力
D.加快经济建设
17.“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
18.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下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20.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综合题
21.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畜,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材料二的四个经济特区中哪一个属于福建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特区的的设立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3)根据材料三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什么影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4)请指出习近平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阐述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开始富起来了,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上》
(1)材料一中“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年来取得了题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某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下)
1980
年产粮5.02
亿千克
1981
年产粮
6.70
亿千克
1982
年产粮7.15
亿千克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深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商业等,短时间里,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样。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展望未来篇)
(1)根据材料一,该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两例与深圳同年设立的经济特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试卷第4页,总6页
试卷第3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D2.C3.C4.D5.C6.A7.A8.B9.B10.C11.C12.A13.B14.B15.D16.A17.A18.D19.C
20.D
2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厦门。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5)改革要实事求是,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符合历史潮流等
22.(1)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示例: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如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维护了祖国统一: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创建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外交全方位布局。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改革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等。
23.(1)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的趋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商业等;珠海、汕头、厦门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十五大
答案第2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