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家道统而提倡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其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有《韩昌黎集》。
写作背景
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诗云:"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朱彝尊《批韩诗》曰:"景绝妙,写得亦绝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给张籍。 呈 ,送 给,恭敬语;诗人张籍(约767-830),在兄弟中排行十八,当时任水部员外郎。
②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③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④最是――正是。
⑤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⑤绝胜――远远胜过。
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
这是一首描写早春美景的风景诗,诗人写好后,把它寄给了密友张籍。张籍在同一曾祖父的兄弟排行中列十八,又曾任水部员外郎,所以诗题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题名“早春”,因此描绘的不是一般的春景,而是大地回春的最初景象。“天街小雨润如酥”,春回大地最初的信息是郊原草绿,但草由枯转荣需要春雨的滋润,所以诗的第一句便写到春雨。“天街”,指京城的街道,即长安大道。春雨细密润滑,柔嫩如奶酪;春雨湿路不湿衣,恰好使尘土不扬,空气清澄,给人极舒适的感觉。它是草木、禾苗滋长的甘霖,催动草木复苏。“天街小雨润如酥”,把握了春雨的特点,尤其是“润如酥”三字,自然优美,极可人意。
“草色遥看近却无”紧承首句,说明春雨为草长提供了条件。春雨轻洒,春意即生。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可是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仅是稀稀拉拉极为纤细的嫩芽,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用敏锐深细的眼光观察了早春草色远近之不同,并进行淡墨涂抹,隐隐地泛出了那一缕青青之痕,造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春色。“草色遥看近却无”展示了春的特色,流荡着诗人喜悦的深情。“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如果说,一二句是描写早春美景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对此美景加以品评和抒情。诗人别具匠心地说:一春最美好的景致则莫过于早春了,早春景物给人的美景是这样强烈,以至远远胜过“烟柳满皇都”的春深季节。“最是”和“绝胜”表现出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早春草色是淡淡的一抹新绿,似有还无;早春之美所唤起人的精神愉悦乃至昂奋则是深切的。
皇都长安虽然杨柳堆烟,花光烂漫,但无论如何也引不起严冬告逝、草芽初萌时那种欣慰惊喜。这正是诗人对早春景色特别喜爱的真谛所在。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 “山色有无中” 相媲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一场小雨过后,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绿色,这是早春的草色,可当你走近去想看个仔细时,地上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把早春的景色描写得十分传神。诗人认为,初春的草色,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所以,它远比“满皇都”的“烟柳”要惹人喜爱得多。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传神地写出了早春的美景。请你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美好画面。你有没有过诗人这样对景物细心而独到的观察?再想一想,为什么“遥看近却无”的草色,会胜过“满皇都”的“烟柳”?
韩愈的这首诗作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早春”中那富有生命力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这样完美地展现在读者眼中。诗人就像一位高
明的画家,挥洒着画笔甩出了一抹嫩草色。这其
中的青青色彩和意境,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从这首小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具有细
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第二首)
莫道官忙身老大,
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
柳色如今深未深?
晚 春
唐 ·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惟解:只知道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洲西涧》
走进古诗词中的春天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宋)朱敦儒《好事近》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唐)欧阳炯《春光好》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痕,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唐)和凝《春光好》
春艳艳,江上晚春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唐)冯延巳《归自谣》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