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摩擦力(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 )
A.?车胎 ??????????????B.?车把
C.?车轴 ????????D.?脚踏板面
2.“胜哥”在游玩意大利比萨斜塔时买了一个斜塔模型,当模型塔倾斜着身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对模型塔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及方向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模型塔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模型塔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模型塔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D.?模型塔受到沿塔身向上的摩擦力
3.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B.?写字时手拿不住笔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
4.自行车刹车时,手捏车闸越紧,自行车就停得越快,这是因为(??? )
A.?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C.?增大了车轮与闸皮间的接触面积?????????????????????????D.?增大了压力
5.小科同学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预习时,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在他的笔记本中有部分是这样整理的:
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用手取砝码,用手移动游码;
②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
③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木头重;
④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而去;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请你来帮他检查一下,以上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6.小红同学用实验研究当物体不受力时,将怎样运动。她已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为得出研究结果,她必须再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
A.?将小车从高于 H?? 的地方释放,再进行几次实验
B.?改变小车的质量,从 H 高处释放,再进行几次实验
C.?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物体取代毛巾再进行几次实验
D.?改变斜面倾斜的角度,再进行几次实验
7.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
B.?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8.修自行车胎的师傅通常先将内胎充满气,放进水里面,轻轻挤压内胎并转动,哪里有气泡就漏气。然后在扎破的地方用锉刀挫一挫,再把要补上的橡胶补丁表面也挫一挫,最后把两个表面用胶水粘合。对这一行为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这种查找漏气位置的方法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转化法
B.?用锉刀的作用是使橡胶和内胎表面更光滑
C.?轮胎容易被尖锐的物体扎破,因为越尖锐物体对轮胎的压力越大
D.?使用锉刀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近年,一种被称之为“死飞”的自行车出现在城市街头,这种“前卫”的自行车与一般自行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车体很轻、独特的无刹车与后轮固定设计,使其车速可达60km/h。下列是某同学对“死飞”自行车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所用车架为高碳钢,属于金属材料??
B.?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防腐蚀
C.?其高密度树脂脚踏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增大摩擦
D.?“死飞”因车速远大于普通自行车,使其惯性太大而存在安全隐患
10.下列事件中,不是利用摩擦完成的是(?? )
A.?走路???????????????????????????????B.?用粉笔写字???????????????????????????????C.?绳子打结???????????????????????????????D.?炒菜
11.一小球正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情况的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
12.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 )
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无法开动?????????????????????????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从手上滑下
C.?马会容易拉车???????????????????????????????????????????????????? ?D.?沿铁轨方向的风能把火车吹动
13.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C.?阿基米德??????????????????????????????D.?亚里斯多德
二、填空题
14.如图为一种登冰山用的冰爪,它可以套在登山者的鞋上,由于冰雪很滑,穿上冰爪可以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冰爪做得非常锋利,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使冰爪能很容易地插入冰雪中。
15.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________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_______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________定律。
16.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是低碳出行、绿色出行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自行车上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
(1)自行车的轮胎和脚踏板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
(2)自行车的车把手上的车刹可以看成一个________?(填机械名称)。
17.魔术师表演了魔术— “神奇的戒指”(如图),魔术的奥秘是:双手拉长穿过戒指的橡皮筋,低处的手中留下一段橡皮筋;保持双手位置不变,低处的手慢慢地放出这段橡皮筋, 橡皮筋在收缩过程中,戒指就从低处慢慢上升,给观众留下了戒指会自动上升的假象。该魔术表演中:用力拉长橡皮筋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戒指在橡皮筋上静止不会下滑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力的作用。
18.如图是一种流行的指尖陀螺玩具,这种玩具中间为一轴承,两侧各有一飞叶,拨动飞叶后可以在手指上转动,时长可达4~6分钟。这种陀螺内部装有滚珠轴承,这是为了________,同时飞叶一般采用密度大的金属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增大质量来增大飞叶的________,从而在停止拨动陀螺后,陀螺依然能够长时间转动。
19.想在拔河比赛获胜有不少诀窍,其中之一就是要设法增大队员与地面的摩擦,所以选择参赛队员时,应选择体重________(填“较重”或“较轻”)的同学,同时全体队员应穿鞋底较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鞋子。
20.工人师傅用 200N 的水平向右的推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前进。突然,他发现正前方不远处有一老人站在路中间,为了避免相撞,他立即用 240N 的水平向后的力拉车,当车仍水平向前运动时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
21.如图所示,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但没有推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N,如果此时小车受到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小车将处于________?状态.
22.某同学用5牛的力沿水平方向拉一个重为15牛的物体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牛。
23.小事情也会酿成大事故。近日,一女孩因手指划破使用创可贴,并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以防脱落,最终造成手指末端坏死而截去。
(1)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________增大,使组织细胞长时间供血不足,导致缺乏用于呼吸作用的________,造成手指末端坏死。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24.用手握住重5N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35N,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25.如左下图所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吉祥物冬冬在进行冰壶比赛,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________,而冰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26.如图所示,一正方体物块在光滑斜面上下滑,作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27.重50N的物体紧靠在墙面上,并在100N的压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1)通过计算求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2)当作用的压力增大为200N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0分)
28.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小科对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究.
(1)小科通过对物体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受摩擦力情况进行的研究,绘制了如图1所示图象.请比较图橡中A处力的大小:FA________fA(填“>”、“<”或“=”);
(2)摩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断地进行改进,火柴的擦燃就是一例,如图2所示,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a)替换成图(b)的式样,这样设计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
29.?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成员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见表格).根据________?知识,可以知道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实验次数 甲 乙 丙
测力计示数/N 2.4 3.1 3.5
(2)分析图中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0.为探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固定)
第1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表格中
第2次:把木块侧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
第3次:把两块与第1次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丙所示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10 4.0 4.0
2 10 4.0 4.0
3 20 8.0 8.0
(1)每次实验都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比较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无关.
(3)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减小摩擦的方法:① 减小压力;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注入润滑油;⑤改变接触面,据此分析判断。
A.车胎上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车把上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车轴里面有很多滚珠,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脚踏上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 A
解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当模型塔倾斜着身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处于静止状态,相对桌面没有运动的趋势,因此模型塔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 C
解析:摩擦既可以阻碍物体运动,也可以为物体提供向前运动的动力,据此分析判断。
A.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就不能减速,很难停下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写字时手拿不住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人在地面上就无法前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用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将火车沿铁轨推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 D
解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自行车刹车时,手捏车闸越紧,自行车就停得越快,这是因为增大压力,从而增大了车轮与闸皮之间的摩擦力,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 B
解析:托盘天平是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在杠杆的两端各有一小盘,左端放要称量的物体,右端放置砝码,杠杆中央装有指针,两端平衡时,两端的质量(重量)相等。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滑动摩擦力是两个有相对滑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通俗来说就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①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用手去取砝码;故 ① 错误;
② 密度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质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只与物体种类和温度等有关;故 ② 正确;
③1千克的铁与1千克的木头质量相等,重力也相等;故 ③错误;
④谱线“红移”可知,星系之间距离在逐渐增大,由此可以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而去;故 ④正确;
⑤ 滑动摩擦力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如向后蹬地,却向前运动;故 ⑤ 错误;
故答案为:B。
6. C
解析:知道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实验设计方案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知道控制不变的量和需要改变的量。
该实验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车的质量相同、初速度相同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大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7. C
解析:(1)蒸发不需要特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3)发动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水是自然界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携带或放热的本领最大。
A.汽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A错误;
B.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故B错误;
C.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C。
8. A
解析:在实验中,有很多物理量,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关系,难于用仪器、仪表直接测量,或 因条件所限,无法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这就可以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各种效应把不 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可以(或易于)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之后再反求待测物理量的 量值,这种方法就叫转换测量法(简称转换法)。
A、修自行车的师傅通过观察水里的气泡,来找到漏气的地方,属于转换法,因为漏气难以观察,但气泡比较容易观察到;故A正确;
B、用锉刀锉一锉是橡胶和轮胎变得更加粗糙,从而使补丁粘的更紧;故B错误;
C、尖锐的物体与轮胎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越尖锐的物体对轮胎的压强越大;故C错误;
D、使用锉刀的过程种,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 D
解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解答;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增大摩擦的措施进行解答;
D、惯性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A、钢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铝合金材质轻,并且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脚踏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表面比较粗糙,能够增大摩擦,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车速过大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它的动能太大,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0. D
解析: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1)相互接触;(2)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据此判断即可。
A.走路时,鞋底与地面接触,人向后用力蹬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这时地面产生的静摩擦力推动人前进,故A不合题意;
B.用粉笔写字,粉笔与黑板接触,粉笔在黑板上滑动产生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绳子打结,绳子与绳子相互接触且有分开的趋势,这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静摩擦力保证绳子不打开,故C不合题意;
D.炒菜时,利用金属锅将炉火的热量传递给蔬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特点的掌握情况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光滑面没有摩擦力。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因为水平地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做出选择。
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正沿着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光滑面没有摩擦力,只考虑竖直方向受力情况: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因为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二力平衡,故丙图正确。
故选C
12. C
解析: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结合各选项中例子中的摩擦力作用进行分析解答。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力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A、车是靠车轮向后摩擦地面,地面同时也会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力使车子前进,因此如果没有摩擦力,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无法开动,不符合题意;
B、写字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笔会从手中滑下导致无法写字,不符合题意;
C、如果没有摩擦力,马和车都会无法前进,因此马不可能拉动马车,符合题意;
D、火车在水平方向会受到摩擦力这个阻力作用,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沿铁轨方向的风能把火车吹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伽利略生平事迹的了解。伽利略用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速度不变。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悉各位重要科学家的生平事迹。
解: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用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速度不变.所以选项A的说法符合题意。
牛顿的重要贡献是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亚里斯多德主要是建立地心说,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理论,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4. 增大;减小受力面积;增大
解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据此分析解答。
(1)如图为一种登冰山用的冰爪,它可以套在登山者的鞋上,由于冰雪很滑,穿上冰爪可以增大摩擦力;
(2)冰爪做得非常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使冰爪能很容易地插入冰雪中。
15. (1)远;小
(2)匀速直线
(3)牛顿;牛顿第一
解析:(1)根据实验现象解答;
(2)如果阻力为零,那么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即始终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下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解答。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
16. (1)增大摩擦
(2)杠杆
解析:(1)人们常常需要设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可以增大摩擦力。
(2)如果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1)自行车的轮胎和脚踏板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2)?利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的车刹刹车时,车刹会绕着一个固定的轴转动,所以可以看成一个杠杆。
故答案为:(1)增大摩擦;(2)杠杆?
17. 形变;摩擦
解析:用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变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
用力拉长橡皮筋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戒指在橡皮筋上静止不会下滑,是因为戒指和橡皮筋之间存在着摩擦力。
故答案为:形变;摩擦。
18. 减小摩擦;惯性(或动能、机械能)
解析:(1)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2)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指尖陀螺玩具,这种玩具中间为一轴承,两侧各有一飞叶,拨动飞叶后可以在手指上转动,时长可达4~6分钟。这种陀螺内部装有滚珠轴承,这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同时飞叶一般采用密度大的金属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增大质量来增大飞叶的惯性,从而在停止拨动陀螺后,陀螺依然能够长时间转动。
故答案为:减小摩擦;惯性(或动能、机械能)
?
19. 较重;粗糙
解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物体所受压力大小,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 所受压力越大 , 滑动摩擦力越大;在物体所受压力大小相同时 , 接触面越粗糙 , 滑动摩擦力越大。
选择拔河参赛队员时,因为较重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应选择体重较重的同学,同时全体队员应穿鞋底较粗糙的鞋子。
故答案为:较重;粗糙。
20. 200N;水平向左(水平向后)
解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趋势是相反的,小车依然在向右前进所以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滑动摩擦力是不变的;而滑动摩擦力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推力;
故答案为:200N;水平向右。
21. 等于;静止
解析:(1)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但没有推动,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推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即20N;
(2)假如小车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等于;静止.
生活中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准确哪个力和哪个力才是平衡力很关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到,如果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 5
解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物体受到的阻力。
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5N、阻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阻力f=F=5N。
故答案为:5?
23. (1)压强;氧气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析: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1)由题意可知,在创可贴外用细线扎紧,因受力面积减小导致手指受到的压强增大;手指用细线扎紧,导致手指部位的血液流通受阻,氧气无法运送到手指末端。
(2)生活中,当手指不慎被金属环箍住时,可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将金属环取下,这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1)压强、氧气;(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
24. 5;5
解析:?用手握住瓶子静止在空中,此时瓶子水平方向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重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f=G=5N;
当手的握力增大时,瓶子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且它们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G=5N,保持不变
从瓶子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握力为30N和35N时,瓶子都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两种握力情形下竖直方向受力情况不变,故摩擦力不变。
25. 惯性;受到冰面的阻力作用
解析: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而冰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冰壶受到了冰面的阻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
三、解答题
26. 解: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也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与重力画出共点力.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它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因为斜面是光滑的,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再再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
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若需要画出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将这几个力画成共点力.判断此种状态下的物体受力情况,关键是要看是不是有摩擦力,如果说斜面光滑,一般认为是没有摩擦力的.
27. (1)由G=mg得:m=G/g=50N/10N/Kg=5Kg
(2)作用力增大时,物体依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f=G=50N ?
解析:(1)由重力计算公式G=mg求质量比较简单;(2)求摩擦力需要搞清楚物体运动状态,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用二力平衡观点求解,压力的变化不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该点容易理解错误。
四、实验探究题
28. (1)=
(2)增大摩擦
解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1)图象中A点,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的推力与此时的静摩擦力平衡,则FA=fA;(2)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2(a)替换成图2(b)的式样,不难看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大,所以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变大.
故答案为:(1)=;(2)增大摩擦.
29. (1)二力平衡
(2)甲、丙
解析:解:(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相等,
(2)比较甲、乙两图发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比较甲、丙两图发现: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甲、丙
(1)利用测力计的示数来反应摩擦力的大小,是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必须要保证压力大小相同.
30. (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1、2;接触面积
(3)1、3;压力
解析:(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由表中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物体间压力相同而接触面面积不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相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无关.
(3)由表中1、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面积相同而物体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1、2;接触面积;(3)1、3;压力.
木块只有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受到的摩擦力;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