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第六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金在空气中灼烧,表面变黑
B.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硫生成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一定能够燃烧
D.铝表面的薄膜(氧化铝)能保护铝,则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也能保护铁
3.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热水中的白磷,白磷在水中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且生成黑色固体
C.二氧化碳与湿的石蕊花接触,紫色石蕊花变红
D.镁条在稀盐酸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且放出大量的热
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AgNO3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含有AgNO3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Zn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Zn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
B.铝制器皿比铁制器皿更容易被空气腐蚀
C.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铁>铜
D.加热时,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在黄铜片上出现明显的划痕
D.铁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9.化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B.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C.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字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10.不能由金属直接跟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3 B.MgCl2 C.FeCl2 D.ZnCl2
11.化学小组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12.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部分,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溶液变为蓝色
B.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C.通过该实验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1>H>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13.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X放入Y(NO3)2的溶液中,过一会儿,X表面没有任何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 Y Z B.Y Z X C.Y X Z D.X Z Y
14.有X、Y、Z三种金属,若将X、Y、Z分别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若将Z放到Y(NO3)2溶液中,Z表面无现象。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Y>Z>X B.X>Y>Z C.X>Z>Y D.Y>X>Z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6.同学们对金属N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N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NCl2),将金属N放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H2SO4═NSO4+H2↑
B.N+MgSO4═Mg+NSO4
C.2Al+3NSO4═3N+Al2(SO4)3
D.N+CuSO4═Cu+NSO4
17.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铝 B.镁 C.铜 D.金
18.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图所示。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
A.Hg和稀HCl B.Cu和稀H2SO4
C.Zn和KCl溶液 D.Fe和CuSO4溶液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9.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按要求填空:
(1)由实验现象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
(2)两支试管混合后,烧杯中固体总质量一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滤液中的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 。
20.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 ;1772年拉瓦锡把Hg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银白色液体变成 ,产物为 (写物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俗称为 ;将打磨过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发现铁片表面 ,溶液颜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是 ,此反应说明这两种金属中 的金属性强。
(3)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如图所示)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升空,经月面着陆、采样等过程于12月17日返回器顺利着陆内蒙古,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取得成功。火箭和探测器发动机都很强大,火箭的芯一级和芯二级采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嫦娥五号本身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偏二甲肼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
21.向一定质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如图表示反应过程溶液中FeCl2的质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溶液为Fe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
B.c点时,溶液中含有Cu2+
C.d点时,向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e点时,过滤所得的滤渣为
22.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电动车是一类典型的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下列物质中 (填序号)。
A.CO
B.CO2
C.SO2
D.NO2
电动车身及车轮采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 (填“大”或“小”)、耐腐蚀的优良性能。铝在地壳中的含量 (填“大于”或“小于”,下同)铁;钢和生铁都是合金,生铁的含碳量 钢的含碳量。
(2)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3)非金属与金属类似,较活泼的非金属也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已知活泼性Cl2>Br2>I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Fe、Cu、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1)该实验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硫酸的质量、浓度均相同。
(2)甲、乙实验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甲、乙两个实验无法得出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聪同学补充设计了丙实验来证明,他发现X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X、Y可能分别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得出Fe、Cu、Zn三种金属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5)小亮也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来证明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的药品不可能是 。
A.Zn片、Cu片、FeSO4溶液
B.Cu片、FeSO4溶液、ZnSO4溶液
C.Fe片、Zn片、Cu片、H2SO4溶液
D.Fe片、ZnSO4溶液、CuSO4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如图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指出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填序号),并解释原因 。
(3)综合三个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是 。
25.进行如图所示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发生反应的是 (填字母序号)。
(2)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锌、铁、铜、银中,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 。
四.推断题(共1小题)
26.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现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I、Ⅱ、Ⅲ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
(2)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当观察到 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Ⅲ中加入的X是 。(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7.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固体乙。请回答:
(1)康康认为滤液里可能有AgNO3、Zn(NO3)2和Al(NO3)3.老师认为他的猜想是错的,为什么?
(2)写出引起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第六章金属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金在空气中灼烧,表面变黑
B.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硫生成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灼烧,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和稀硫酸反应是,属于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二氧化硫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一定能够燃烧
D.铝表面的薄膜(氧化铝)能保护铝,则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也能保护铁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很疏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催化剂不是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一定能够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推理错误。
D、铝表面的薄膜(氧化铝)能保护铝,但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很疏松,不能保护铁,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3.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热水中的白磷,白磷在水中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且生成黑色固体
C.二氧化碳与湿的石蕊花接触,紫色石蕊花变红
D.镁条在稀盐酸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且放出大量的热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空气通入热水中的白磷,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在水中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与湿的石蕊花接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花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镁条在稀盐酸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AgNO3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含有AgNO3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Zn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Zn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Zn(NO3)2,可能含AgNO3,例如硝酸银过量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不含有AgNO3,例如锌过量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Zn,例如锌过量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Zn,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分析】A、红磷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烟;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程中放热;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
【解答】解:A、红磷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烟,不能产生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程中放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
B.铝制器皿比铁制器皿更容易被空气腐蚀
C.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铁>铜
D.加热时,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属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制器皿比铁制器皿更难被空气腐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铜>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时,金属不是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如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在黄铜片上出现明显的划痕
D.铁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出现明显的划痕,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化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B.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C.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字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C、根据石油分馏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字越小,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少,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产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字越小,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少,说明空气质量越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石油分馏的产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不能由金属直接跟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3 B.MgCl2 C.FeCl2 D.ZnCl2
【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即可判断镁、铁、锌均可与盐酸直接反应,注意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解答】解:A、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前,可与盐酸反应,但只能和铁反应生成FeCl2和氢气,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前,可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溶液和氢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前,可与盐酸反应,但只能和铁反应生成FeCl2和氢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前,可与盐酸可直接反应得ZnCl2和氢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利用,了解铁在常见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1.化学小组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实验甲中打磨后的铝丝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金属活动性:Al>Cu,说法正确;
B、实验乙中铜丝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说法正确;
C、实验丙中铜不与硫酸铝反应,故铜丝没有明显变化,说法正确;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也能完成本实验探究,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其意义进行。
12.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部分,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溶液变为蓝色
B.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C.通过该实验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1>H>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③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实验③溶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铝>铜;②铜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①②不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中实验没有做金属与酸的反应,不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A1>H>Cu,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X放入Y(NO3)2的溶液中,过一会儿,X表面没有任何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 Y Z B.Y Z X C.Y X Z D.X Z Y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来分析问题。
【解答】解: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说明X、Y的活动性位于氢前,Z位于氢后;把X放入到Y(NO3)2溶液中,X表面没有任何变化,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4.有X、Y、Z三种金属,若将X、Y、Z分别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若将Z放到Y(NO3)2溶液中,Z表面无现象。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Y>Z>X B.X>Y>Z C.X>Z>Y D.Y>X>Z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将X、Y、Z分别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说明X能与稀盐酸反应,Y、Z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即X>Y、Z;将将Z放到Y(NO3)2溶液中,Z表面无现象,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即Y>Z;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分析】A、根据常见金属的熔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D、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汞的熔点最低、银其次,钨的熔点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铜、锌、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常见金属的熔点、空气的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同学们对金属N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N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NCl2),将金属N放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H2SO4═NSO4+H2↑
B.N+MgSO4═Mg+NSO4
C.2Al+3NSO4═3N+Al2(SO4)3
D.N+CuSO4═Cu+NSO4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
【解答】解:将金属N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NCl2),说明N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N>H;N的化合价为+2价;由将金属N放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N强,即Zn>N。
A、由于金属活动性N>H,所以N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N+H2SO4═NSO4+H2↑,故A正确;
B、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N,所以N不能与MgSO4反应,故B错误;
C、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N,所以Al能与N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l+3NSO4═3N+Al2(SO4)3,故C正确
D、由于金属活动性N>H>Cu,所以N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N+CuSO4=NSO4+Cu,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铝 B.镁 C.铜 D.金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选项提供的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图所示。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
A.Hg和稀HCl B.Cu和稀H2SO4
C.Zn和KCl溶液 D.Fe和CuSO4溶液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Hg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Cu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钾弱,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9.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按要求填空:
(1)由实验现象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Zn、Fe、Cu ;
(2)两支试管混合后,烧杯中固体总质量一定 增加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滤液中的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 Fe2+、Zn2+ 。
【分析】根据铁与氯化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铁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铁与氯化铜溶液混合,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能与氯化铜反应,但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铁,说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与第二支试管中的氯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且铁完全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与氯化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铁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则金属活动性锌>铁;铁与氯化铜溶液混合,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能与氯化铜反应,则金属活动性铁>铜。铁、铜、锌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Zn、Fe、Cu。
(2)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两支试管混合后,烧杯中固体总质量一定会增加。
(3)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铁,说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与第二支试管中的氯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且铁完全反应,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滤液中的一定含有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锌,可能含有氯化铜,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和锌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为Fe2+、Zn2+。
故答案为:
(1)Zn、Fe、Cu;
(2)增加;
(3)Fe2+、Zn2+。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明确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 汞 ;1772年拉瓦锡把Hg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银白色液体变成 红色粉末 ,产物为 氧化汞 (写物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g+O22HgO 。
(2)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俗称为 胆矾或蓝钒 ;将打磨过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发现铁片表面 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颜色 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其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此反应说明这两种金属中 铁 的金属性强。
(3)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如图所示)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升空,经月面着陆、采样等过程于12月17日返回器顺利着陆内蒙古,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取得成功。火箭和探测器发动机都很强大,火箭的芯一级和芯二级采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嫦娥五号本身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偏二甲肼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4 。
【分析】(1)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汞;
加热条件下,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
(2)硫酸铜晶体俗称为胆矾或蓝钒;
铁和硫酸天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汞;
1772年拉瓦锡把Hg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产物为氧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
故填:汞;红色粉末;氧化汞;2Hg+O22HgO。
(2)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俗称为胆矾或蓝钒;
将打磨过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发现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其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此反应说明这两种金属中铁的金属性强。
故填:胆矾或蓝钒;覆盖一层红色物质;由蓝色变成浅绿色;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铁。
(3)N2O4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化合价是+4。
故填:+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向一定质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如图表示反应过程溶液中FeCl2的质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b点时,溶液为Fe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
B.c点时,溶液中含有Cu2+
C.d点时,向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e点时,过滤所得的滤渣为 铜、铁
【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向一定质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镁先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CuCl2反应完,镁才能与FeCl2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至c点,镁恰好与氯化铜完全反应,b点时,氯化铜有剩余,溶液为CuCl2、Fe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c点时,镁恰好与氯化铜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含Cu2+,故选项说法错误。
C、d点时,滤渣中含有铜、铁,向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e点时,氯化亚铁完全反应,过滤所得的滤渣为铜、铁。
故答案为:
C;铜、铁。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电动车是一类典型的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下列物质中 ACD (填序号)。
A.CO
B.CO2
C.SO2
D.NO2
电动车身及车轮采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 大 (填“大”或“小”)、耐腐蚀的优良性能。铝在地壳中的含量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下同)铁;钢和生铁都是合金,生铁的含碳量 大于 钢的含碳量。
(2)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铝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C (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3)非金属与金属类似,较活泼的非金属也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已知活泼性Cl2>Br2>I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Br=2NaCl+Br2 。
【分析】(1)依据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分析;依据合金的性质分析,依据铝在地壳中含量分析,依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分析;
(2)依据Al、Mg、Cu的金属活性分析;
(3)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解答】解:(1)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有CO、SO2和氮的氧化物,则填ACD;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硬度大,则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的优良性能,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大于铁;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则生铁的含碳量析大于钢的含碳量;故填:ACD;大;大于;大于;
(2)Al、Mg、Cu的金属活性为Mg>Al>Cu,则甲中发生的反应为2Al+3CuSO4=Al2(SO4)3+2Al,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性更强,实验乙无明显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性小于镁的金属活性,则通过甲、乙实验可得出Mg>Al>Cu,而丙实验无实际意义,故填:有红色物质析出;铝;C;
(3)依据题中信息非金属与金属类似,较活泼的非金属也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已知活泼性Cl2>Br2>I2,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故填:Cl2+2NaBr=2NaCl+Br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金属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金属的性质和信息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Fe、Cu、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1)该实验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硫酸的质量、浓度均相同。
(2)甲、乙实验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锌表面产生气泡比铁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
(3)甲、乙两个实验无法得出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聪同学补充设计了丙实验来证明,他发现X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X、Y可能分别是 铁、硫酸铜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4)实验得出Fe、Cu、Zn三种金属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Cu、Fe、Zn 。
(5)小亮也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来证明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的药品不可能是 B 。
A.Zn片、Cu片、FeSO4溶液
B.Cu片、FeSO4溶液、ZnSO4溶液
C.Fe片、Zn片、Cu片、H2SO4溶液
D.Fe片、ZnSO4溶液、CuSO4溶液
【分析】(2)根据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生成气体速率越快进行分析;
(3)根据铁、锌和硫酸反应的现象可以验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要再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即可完成实验,所以X、Y可能分别是铁、铜盐,可以是铁、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4)根据前面的实验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A、根据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铜不会与硫酸亚铁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铜不会与硫酸亚铁、硫酸锌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铁、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不同,铜不会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铁会与硫酸铜反应,不会与硫酸锌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2)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生成气体速率越快,所以甲、乙实验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锌表面产生气泡比铁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3)铁、锌和硫酸反应的现象可以验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要再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即可完成实验,所以X、Y可能分别是铁、铜盐,可以是铁、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由(2)中验证锌比铁活泼,(3)中验证铁比铜活泼,所以实验得出Fe、Cu、Zn三种金属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Cu、Fe、Zn;
(5)A、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铜不会与硫酸亚铁反应,能证明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
B、铜不会与硫酸亚铁、硫酸锌反应,说明了锌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但不能比较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铁、锌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不同,铜不会与硫酸反应,能证明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正确;
D、铁会与硫酸铜反应,不会与硫酸锌反应,能证明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D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2)锌表面产生气泡比铁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3)铁、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
(4)Cu、Fe、Zn。
(5)B。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二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如图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
(2)指出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填序号),并解释原因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
(3)综合三个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是 Fe>Cu>Ag 。
【分析】(1)B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1)B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是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
(3)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是Fe>Cu>Ag。
故答案为:
(1)Fe+CuSO4═FeSO4+Cu;
(2)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3)Fe>Cu>A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进行如图所示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发生反应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2)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 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银的表面无明显变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3)在锌、铁、铜、银中,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 铁、锌 。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
(2)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银的表面无明显变化;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在锌、铁、铜、银中,通过该实验,由于铁、锌的表面均有红色物质产生,无法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故答案为:
(1)AB;
(2)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银的表面无明显变化;Fe+CuSO4═FeSO4+Cu;
(3)铁、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四.推断题(共1小题)
26.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现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I、Ⅱ、Ⅲ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2)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3)当观察到 气泡不再产生 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Ⅲ中加入的X是 Zn 。(填化学式)
【分析】考虑过滤能够把不溶于水固体和液体分离;
考虑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考虑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当不产生气泡时,说明铁已经完全反应;
考虑锌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解答】解:(1)步骤 I、II、III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填:过滤。
(2)步骤I的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当观察到气泡不再产生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故填:气泡不再产生。
(4)步骤 III中加入的X是锌,通过加入的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填:Zn。
故答案为:
(1)过滤。(2)Fe+CuSO4═FeSO4+Cu.(3)气泡不再产生。(4)Zn。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1)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小于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镁弱,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填:铁片冒气泡慢,镁片冒气泡快;Fe+2HCl═FeCl2+H2↑;
(2)铜能把银置换出来,故通过观察实验Ⅲ的现象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强于银的结论,故填: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以上实验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故可以使用金属铜与盐酸混合观察能否产生气泡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故填:Cu和HCl.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7.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固体乙。请回答:
(1)康康认为滤液里可能有AgNO3、Zn(NO3)2和Al(NO3)3.老师认为他的猜想是错的,为什么?
(2)写出引起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铝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后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解答】解:(1)老师认为康康的猜想是错的,这是因为如果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
(2)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故答案为:如果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Zn+2AgNO3=Zn(NO3)2+2Ag。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