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溶解于乳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 溶解于乳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12 15:3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第七章溶解于乳化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化学变化中分子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起保护作用
D.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2.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一定能够燃烧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
3.下列洗涤原理与汽油除油污原理相同的是(  )
A.洗发水洗头 B.洗洁精洗碗
C.水洗试管内的高锰酸钾 D.肥皂洗衣服
4.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5.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
A.蒸馏水 B.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
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洗洁精洗涤餐桌上的油污
B.用活性炭净水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硝酸铵溶于水放热的原理为“即食即型快餐”提供热能
D.用干冰营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7.向如图装置中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出现左高右低现象的是(  )
A.蔗糖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8.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9.小琪往图示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水 D.氢氧化钠固体
10.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蔗糖
11.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
A.白砂糖 B.麻油 C.面粉 D.白醋
12.有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
B.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后形成悬浊液
C.无色的混合物
D.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油层的浊液是悬浊液
13.生理盐水属于(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化合物
14.放入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面粉 D.味精
15.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豆油 C.食盐 D.面粉
16.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
17.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干冰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②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B
①秸秆杂草等发酵可以产沼气
②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①纳米级铁粉可以作食品的双吸剂
②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1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
D.用盐酸清除瓶壁上的白膜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元素
B.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油污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燃气燃烧火焰呈黄色时需调大进风口
20.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属于(  )
A.溶解 B.乳化 C.反应 D.吸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空调机的室内部分往往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主要是为了夏天送冷气时有利形成   ,以加强制冷效果;
(2)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
22.请你用科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可以蘸取少量的酒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   。
2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
24.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让装置内气球膨胀,需   (选填“增大”或“减小”)装置内的气压,若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水,则广口瓶内的固体为   。
(2)若让装置内气球缩小,广口瓶中的固体为金属锌,试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25.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以上均填字母)。
A.“祖名”豆浆
B.肥皂水
C.蒸馏水
D.农夫山泉
E.“蒙牛”优酸乳
F.泥水
G.血液
H.钡餐
I.鲜榨果汁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填序号,下同)、过滤水中的杂质。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2)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或   (填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3)如图所示实验,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4)有一包“铁”的粉末,可能含有Fe、Fe2O3、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称取23.2g放在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共得到40g碳酸钙固体。关于这包“铁”的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有Fe、Fe2O3、Fe3O4三种
C.如果有Fe,就一定有Fe2O3
D.如果有Fe2O3,就一定有Fe3O4
27.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震荡前
震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
及洗涤剂
四.推断题(共1小题)
2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
(2)小明不小心将油污弄到衣服上,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涤剂洗净衣服.小明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先用汽油洗去油污,再用水冲洗.
这两种洗涤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
(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塑料、棉花、甲烷、硝酸钾、烧碱、硝酸铵.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写化学式,下同)   ,溶于水吸热的是   ,最简单有机物是   .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第七章溶解于乳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化学变化中分子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起保护作用
D.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分析】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知识点要与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不能类推出分子也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不能类推出分子也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但铁的表面的铁锈很疏松,不能起保护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
D、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知识点考查细腻,方法与知识结合紧密。
2.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一定能够燃烧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
【分析】A、根据溶解原理与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但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至少含有2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但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一定能够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推理错误。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3.下列洗涤原理与汽油除油污原理相同的是(  )
A.洗发水洗头 B.洗洁精洗碗
C.水洗试管内的高锰酸钾 D.肥皂洗衣服
【分析】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A、洗发水洗头,是利用了洗发水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洗洁精洗碗,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错误。
C、水洗试管内的高锰酸钾,是利用了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
D、肥皂洗衣服,是利用了肥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利用溶解的过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到溶剂的微粒中,所以溶液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特征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形成的过程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
A.蒸馏水 B.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
【分析】根据碘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还要考虑所用溶剂是否具有消毒作用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蒸馏水是纯水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点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说该答案正确;
C、汽油虽然能溶解碘但是用作消毒不合适,不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不能很好的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
故选:B。
【点评】知道常见消毒液的名称和组成: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洗洁精洗涤餐桌上的油污
B.用活性炭净水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硝酸铵溶于水放热的原理为“即食即型快餐”提供热能
D.用干冰营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分析】A、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硝酸铵的性质分析;
D、根据干冰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用于去除油污,故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干冰营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故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向如图装置中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出现左高右低现象的是(  )
A.蔗糖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热涨冷缩现象、导致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判断;U型管中左侧中的液面升高,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答】解:A、蔗糖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中的液面将出现左侧低于右侧液面的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中的液面将出现左侧高于右侧液面的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科综合题,考查了理化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各方面的知识。
8.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B正确。
C、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小琪往图示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水 D.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吸收热量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化,如氯化钠等。
【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不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选项错误;
B、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选项正确;
C、水放入水中,温度不能降低至熔点以下,塑料片的水不会结冰,不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以氢氧化钠、浓硫酸为代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以硝酸铵为代表;其它大部分物质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10.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蔗糖
【分析】由于用石蜡粘住的塑料片脱落,说明加入物质在溶解或者反应过程中放热。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也可以是反应过程中是放热的,如氧化钙溶解于水和水反应。
【解答】解:A、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正确;
B、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
D.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例如食盐、蔗糖。
11.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
A.白砂糖 B.麻油 C.面粉 D.白醋
【分析】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把麻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不溶于水,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有关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
B.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后形成悬浊液
C.无色的混合物
D.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油层的浊液是悬浊液
【分析】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悬浮液;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乳状液;它们与溶液的区别有两个:
1.悬浊液中的小颗粒和乳浊液中的小液滴都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而成的分子集合体,而溶液中的溶质则是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着的.
2.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稳定、不均一的,静置一会儿后,都会分为上下两层(固体小颗粒会逐渐下沉,而小液滴会逐渐上浮);但是对于溶液来说,却正好相反,只要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而是均一、稳定的.
【解答】解:A.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后会有晶体析出,形成悬浊液,选项说法正确;
C.浊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黄泥水,选项说法错误;
D.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的浊液是乳浊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明确什么是悬浊液、乳浊液及其各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3.生理盐水属于(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化合物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放入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面粉 D.味精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豆油 C.食盐 D.面粉
【分析】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豆油不溶于水,把豆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利用的是碳酸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7.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干冰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②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B
①秸秆杂草等发酵可以产沼气
②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①纳米级铁粉可以作食品的双吸剂
②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不同物质的构成不同,以及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来分析;
B.根据沼气的制取方法以及环境的治理措施来分析;
C.根据除油污的方法以及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D.根据燃烧条件以及钢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A、①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冰是水的固体状态,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②加高烟囱不能减少化工厂排放废气的量,选项错误;
B、①秸秆杂草等发酵可以产沼气;②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树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加剧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C、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选项正确;
D、①纳米级铁粉锈蚀时吸收水蒸气和氧气,因此可以作食品的双吸剂;②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着火点,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有一项归纳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1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
D.用盐酸清除瓶壁上的白膜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B错误。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C正确。
D、用盐酸清除瓶壁上的白膜,是利用盐酸能与白膜反应,将其溶解,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之间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元素
B.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油污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燃气燃烧火焰呈黄色时需调大进风口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B、根据乳化原理考虑;
C、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
D、根据燃烧火焰呈黄色是因为氧气含量少,燃烧不充分考虑。
【解答】解:A、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元素,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无关,故A说法正确;
B、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原理,故B说法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方法,故C说法正确;
D、燃烧火焰呈黄色是因为氧气含量少,燃烧不充分,要调大进风口提供足量的氧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元素的概念,乳化原理,灭火方法。
20.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属于(  )
A.溶解 B.乳化 C.反应 D.吸附
【分析】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空调机的室内部分往往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主要是为了夏天送冷气时有利形成 空气对流 ,以加强制冷效果;
(2)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有机溶剂对油渍有溶解性 。
【分析】(1)知道冷热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判断出空气的流动。
(2)根据有机溶剂对油渍有溶解性作用分析。
【解答】解:(1)冷空气密度大,热空气密度小。空调机的室内部分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吹出的冷空气因密度较大而由高处下降,则热空气因密度较小而由下飘向上方,这样使空气形成对流使室温很快降低。故填:空气对流;
(2)有机溶剂对油渍具有溶解性,能洗掉油性污渍;
故填:有机溶剂对油渍有溶解性。
【点评】此题考查溶解现象与乳化作用,关键是根据有机溶剂的溶解作用分析。
22.请你用科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可以蘸取少量的酒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 油污易溶于酒精等有机物 。
【分析】酒精能溶解油污,从而达到去污的效果。
【解答】解:利用酒精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
故答案是:油污易溶于酒精等有机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的知识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为例,通过此题我们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中考的一个趋向。
2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A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C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
【分析】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解答】解:浓硫酸、烧碱、生石灰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因而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瓶中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侧水面上升;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中气温降低,瓶内压强减小,使U型管右侧水面降低。
故答案为:A;C。
【点评】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有本质不同,氢氧化钠、浓硫酸是溶解放热,氧化钙反应放热。
24.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让装置内气球膨胀,需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装置内的气压,若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水,则广口瓶内的固体为 硝酸铵 。
(2)若让装置内气球缩小,广口瓶中的固体为金属锌,试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
【分析】(1)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减小,要使瓶内压强减小可通过降温实现;
(2)若让装置内气球缩小,可以产生气体,金属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答】解:(1)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鼓起来;
(2)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
(1)减小; 硝酸铵;(2)Zn+2HCl=ZnCl2+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BDEFGHI ;属于溶液的是 D ;属于悬浊液的是 AFHI (以上均填字母)。
A.“祖名”豆浆
B.肥皂水
C.蒸馏水
D.农夫山泉
E.“蒙牛”优酸乳
F.泥水
G.血液
H.钡餐
I.鲜榨果汁
【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混合物的定义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祖名”豆浆中含有蛋白质、水分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B.肥皂水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C.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D.农夫山泉中含有许多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E.“蒙牛”优酸乳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F.泥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G.血液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H.钡餐中含有硫酸钡、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I.鲜榨果汁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故答案为:ABDEFGHI;D;AFHI。
【点评】明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混合物的定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A (填序号,下同)、过滤水中的杂质。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C 。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2)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aO 或 NaOH (填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3)如图所示实验,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燃烧需要氧气 。
(4)有一包“铁”的粉末,可能含有Fe、Fe2O3、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称取23.2g放在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共得到40g碳酸钙固体。关于这包“铁”的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有Fe、Fe2O3、Fe3O4三种
C.如果有Fe,就一定有Fe2O3
D.如果有Fe2O3,就一定有Fe3O4
【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2)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先写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入沉淀20克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写出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代入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铁的氧化物的组成。(可以把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填:A;C;
(2)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或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氧化钙;故填:CaO;NaOH;
(3)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填:燃烧需要氧气;
(4)假设这一包“铁”的粉末是一种物质(铁的氧化物),设铁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是x,则铁的氧化物是Fe2Ox,根据两个方程式可以找到如下关系:
Fe2Ox~xCO2~xCaCO3
112+16x 100x
23.2g 40g

得:x
因为单质中铁的化合价为零,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又因为03。
所以该混合物有三种可能:四氧化三铁;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和铁的混合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热量变化、物质的组成的探究,难度较大。
27.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震荡前
震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
及洗涤剂
【分析】根据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中,向油和水的乳浊液中滴入4﹣5滴洗涤剂后振荡,静置后液体不再分为两层。
故答案为:
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震荡前
震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变浑浊
分层

水和植物油
及洗涤剂
分层
变浑浊
不分层

【点评】本题考查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根据乳化原理来分析解答。
四.推断题(共1小题)
2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2)小明不小心将油污弄到衣服上,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涤剂洗净衣服.小明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先用汽油洗去油污,再用水冲洗.
这两种洗涤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洗涤剂是乳化油污,汽油是溶解油污 .
(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塑料、棉花、甲烷、硝酸钾、烧碱、硝酸铵.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写化学式,下同) KNO3 ,溶于水吸热的是 NH4NO3 ,最简单有机物是 CH4 .
【分析】根据净水的方法、洗涤油污的原理以及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化学肥料的类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在净水过程中能起到过滤的作用,故填:过滤.
(2)用洗涤剂洗净衣服是起到乳化的作用,用汽油洗去油污,是起到溶解的作用,故填:洗涤剂是乳化油污,汽油是溶解油污.
(3)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填:KNO3,NH4NO3,CH4.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全面,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