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3 21: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 ??)
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
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
2.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3.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B.?限制领主的特权?
C.?依据习惯法判案?D.?开庭地点不固定
4.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中央集权制度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
5.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经济凋敝?B.?政治四分五裂???
C.?王权极度衰弱?D.?教会神权统治
6.从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查士丁尼法典》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培育的法律需求促成了《罗马民法大全》的面世。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由此可见,《罗马民法大全》( ??)
A.?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
B.?反映出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
D.?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
7.在早期罗马法中,家长权占据重要地位,家长对其家属享有生杀予夺、财产控制、婚姻同意等权利。但到了特拉雅努斯帝时(公元2世纪)禁止虐待子女,家长对家属的责罚权,重罚必须经法院判决。查士丁尼统治时,家长权已缩小在极狭小的范围内。罗马法的这一变化(?? )
A.?深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B.?促使家庭人员之间日趋平等
C.?体现了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D.?适应了帝国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
8.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
A.?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立法影响大?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
C.?罗马众多的法学家的宣传?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
9.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学总论》?B.?《查士丁尼新敕》??????
C.?《查士丁尼学说汇纂》?D.?查士丁尼法典
10.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
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C.?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11.公元前448年,一位罗马贵族将自己的遗产以遗嘱的方式留给了自己的士兵。家人告上法庭,法庭判决遗产由士兵继承。法官的判决依据是(?? )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2.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罗马法(?? )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
C.?促进了罗马资本主义的发展?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
13.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
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查士丁尼法典》是对罗马法的总结
③查士丁尼法典由《法典》、《总论》、《汇纂》、《新敕》四部法典组成
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15.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
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罗马共和国
16.古希腊的著名雕塑“掷铁饼者”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这反映古希腊文化的特点是(?? )
A.?希腊神话影响广泛??B.?“神人同形同性”????????
C.?希腊人特别敬畏神??D.?希腊艺术家钟爱女神
17.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18.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个时间大致位于年代标尺中的(?? )
A.?A??B.?B??C.?C??D.?D
19.图中的著名历史遗迹(文物)能体现的主题是(?? )
欧洲文明的起源?B.?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C.?法律的历史渊源??D.?古代多彩建筑艺术
20.“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使(?? )
A.?东西方文化的毁灭??B.?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以及造成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A
3. A
4. D
5. D
6. A
7. A
8. A
9. D
10. D
11. B
12. D
13. D
14. D
15. C
16. B
17. C
18. B
19. B
20. D
二、非选择题
21. (1)地位: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天主教在各国享有特权;拥有庞大的经济势力。
影响:引起各阶层的反对(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权统一;反对领主统治,争取城市自治;反对领主任意课税,要求减免赋税负担。
积极作用:冲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市民政治地位上升,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3)条件: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和教皇势力进行斗争。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2. (1)不同特征:古代西方城市,世俗皇权与教权鼎立,皇权受制于教权,所以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在古代中国,帝王集王权与神权为一身,世俗王权大于神权,导致王宫建筑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地位突出,城市建筑等级性的特点明显。
(2)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