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透镜和视觉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口诀: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虚同侧。
②小像走小步,大像走大步。
二、认识凸透镜
凸透镜曲度越大,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三、凸透镜成像注意点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2、实验时,怎么移动光屏也不能得到像,原因:①蜡烛在焦点上;②蜡烛在焦点内;③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位置太远,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④凸透镜焦距太大
3、成实像时,物上移,像下移;物左移,像右移
4、用不透明物体挡住凸透镜一半,像怎么变,变化:像仍完整,但亮度变暗
5、成实像时,透镜不动,对调蜡烛与光屏位置,还能成像吗,答:仍成像,之前是大像,现在变为小像。
四、透镜的应用
凹透镜:近视眼镜、猫眼
凸透镜:老花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典型例题
例1
下面四个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C
)
例2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高为10cm的物体由该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高为7cm的象,则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一定是(?B
)
A.小于20cm?
B.大于20cm而小于40cm?
C.等于40cm?
D.大于40cm
例3
电影机和投影仪的原理是一样的,放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像未充满整个银幕,解决办法是( A )
A.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B.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C.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D.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例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出物距u与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u=8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例5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燃烧越短,光屏的像向下移动
C.将蜡烛与光屏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
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例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使像出现在光屏中央_。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___缩小_____的实像。
(3)在(2)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凹__透镜(选填“凸”或“凹”),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例7
(1)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根据已知光线画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
(2)请在如图所示的甲乙方框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B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D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9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距u=5cm,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当u=4cm,成放大的实像
B.当u=9cm,成放大的像
C.当u=14cm,成倒立、缩小的像
D.当u=7cm,成倒立的实像
4、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C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5、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
B
)
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判断( C )
A.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1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实像
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像
C.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虚像
D.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9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实像
7、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B
)
A.??B.??C.??D.
8、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D?
)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9、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A?)
A.??B.??C.??D.
10、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B )
A.会聚作用
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D.无法判断
1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C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2、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满足(
C
)
A.
f<6厘米
B.
6厘米<f<18厘米
C.
9厘米<f<12厘米
D.
18厘米<f<24厘米
13、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B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15、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
)
A.将凸透镜下移
B.将光屏下移
C.将蜡烛下移
D.将蜡烛前移
16、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17、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该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图K3-18所示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C )
二、填空题及探究题
18、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_倒__立的,P位于A的___右__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_右____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________。
18、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0.5cm___。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2)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19、(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右焦点恰好同凹透镜的右虚焦点重合,试作出入射光线AB经两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2)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3)给出物体和像的位置,作图找到凸透镜的位置和透镜焦点。
20、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
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上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右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放大___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虚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在物体的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___。
(4)如果将蜡烛换成光源“F”放在原来蜡烛的位置,其大小如图12所示,凸透镜保持不动,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列四幅图中的(?C?)
21、小徐在STEAM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导,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镜,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通过注水器调节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性质是倒立、_缩小_的实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_往其中注水_。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部分色光未画出)。这说明不同色光在入射三棱镜(或凸透镜)时,蓝光偏折的程度会最大。于是,小徐使用红光、黄光和蓝光来测量水凸透镜的住距(f)大小(如图丙)。以下关于三种色光通过水凸透镜时的焦距(f)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
A.f红>f黄>f蓝
B.f红C.f红=f黄=f蓝
D.f黄>f红>f蓝
22、小科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去学校实验室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发现了该实验装置的一些不足,小科和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选择一个方面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_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像距;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稳定;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LED灯代替蜡烛,光源更稳定。
(2)老师看了小科的改进设计后,指出用这个字母“A”无法探究成的像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由于A字母左右对称,无法探究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__。
(3)实验时已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像的时候,小科继续做拓展实验,他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物体之间,若还要成一个清晰的像,他应该将光屏_远离凸透镜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