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法国总统
马克龙
德国总理
默克尔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要
俄罗斯总统普京
英国首相
约翰·鲍里斯
美国总统
约瑟夫·拜登
日本首相
菅义伟
意大利总理
马里奥·德拉吉
导入新课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历史解释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
1640年
1688年
1775-1783年
1789
-1794
1861年
1868年
1871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开始
意大利统一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它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呈现世界规模,到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了。
1861-1865美国内战
时
空
坐
标
德意志统一
1870年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印象英国
出生于1926年4月21日
登基于1952年2月6日
英国议会大厦
英国白金汉宫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经济: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与强大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曲折性反复性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过程
(2)时间:1640-1688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杀了一个国王
赶走一个国王
请了一个国王
议会决定了国王的命运
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基础。
意义: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1689年)
意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
英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发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内容:
(1)从立法、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
(2)确立议会在选举、言论、集会等方面的权力
原则:
(1)法律至上
(2)议会至上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标志:《权利法案》(1689年)
立法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司法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1)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内阁。
2)光荣革命后: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3)18世纪20年代,财政大臣、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制度开始形成。
4)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乔治一世
沃波尔
完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行政由国王向内阁转移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
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知识扩展
渐进性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行政权
统而不“治”
立法权
国王
内阁
议会
首相
不对国王负责
形式任命
监督内阁
不对国王负责
形式任命
对议会集体负责
对议会负责
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组阁
政治上共进退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特点:如下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印象美国
哈佛大学
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启蒙思想的影响
过程:
1、美国独立战争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分权制衡
2、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2、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之评价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末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3、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
税
市
场
劳动力
原
料
焦点
奴隶制存废问题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1861年
内战爆发
西部领
土建州
4、民主共和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背景:
(2)过程: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3)意义
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4、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
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时期的皇室宫殿(1624---1789)。
世界四大博物馆:法国卢浮宫、
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印象法国
埃菲尔铁塔
巴黎圣母院
创始人Coco
Chanel,于1910年在法国巴黎创立香奈儿品牌。该品牌产品种类繁多,有服装、珠宝饰品及其配件、化妆品、护肤品、香水等,每一类产品都闻名遐迩,特别是香水与时装。
香奈儿是一个有着整整百年历史的著名品牌,其时装设计永远保持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
从皇室御用到顶级工艺作坊,路易威登的种种经典设计顺应了旅行历史的重要发展。
兰
蔻
迪
奥
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
“巴士底狱”原名“巴士底要塞”。它始建于14世纪,建成初期是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
后来因巴黎市区的不断扩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也因此于14世纪末被改为王家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巴士底要塞也成为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也就有了后来“巴士底狱”的名字。文学家伏尔泰就曾被关押于此。
1、法国大革命(1789年)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①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
②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1)背景:
③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④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1789大革命爆发
推翻波旁王朝
《人权宣言》
(1792-1804)
(1804-1814)
《法国民法典》
(1830-1848)
(1848-1852)
(1852-1870)
(2)过程:
1、法国大革命(1789年)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内容: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
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
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
性质: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
意义: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艰难性
曲折性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开始标志
时间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相关文件
政体
性质
英国斯图亚王朝特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来克星顿枪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高潮结束)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君主立宪
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特征: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3)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1)政治理念:启蒙思想----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
(4)早期资本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如金银等是国家财富的象征;主张政府应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思想: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2)政治制度的类型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其代表
②共和制:美国、法国是其代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2、政党制度
(1)形成两党制(英、美)或者多党制(法)
(2)特点:是议会斗争的产物;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1、实行代议制
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70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
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呈现世界规模,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了。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871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9世纪60年,俄国沙皇政府面临空前的危机。
(2)内容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其他改革:如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还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影响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1)根本原因:
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统一过程:
①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②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
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19世纪中期处于分裂状态
(3)政体:君主立宪制
(4)意大利统一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和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两条道路实现。
2、意大利统一
3、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德国的分裂状态,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3、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64年—1871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3、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德意志帝国:
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
英国: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的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同样作为立宪君主,两位君主的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明治维新
(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①幕藩体制衰落;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④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黑船事件”
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的事件,最后双方于次年签定《日美和亲条约》
(3)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4、日本明治维新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2、方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仪制度。
3、特征:
4、意义:
(1)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2)资产阶级代仪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选举和议会立法
局限性:
存在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
3、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法国
英国
1688“光荣革命”
1689《权利法案》
1701《王位继承法》
君主立宪政体
共和
政体
1775-1783
1776《独立宣言》
《1787宪法》
1789-1815
《人权宣言》
《民法典》
《1791宪法》
19世纪的扩展
1861
1861--1865
1870
1871
1868
沙俄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意大利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美国
1640-1688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