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溶解与乳化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1 溶解与乳化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12 18:01:13

文档简介

周次
12
星期
班级
 
课题
7.1
溶解与乳化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悬浊液,乳浊液。
2、明确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能判断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
3、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重点
内容
解决措施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实验、分析、归纳
难点
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
 多做多练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阅读---指导、自学—讲述 
课前准备
试管、烧杯、玻璃棒、硫酸铜、蔗糖、细沙石。 
情境导入
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先来学习第一节“溶解现象”。
第一课时
演示实验: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组织学生逐题讨论:
1.[实验7-1]中三种固体,哪些可溶?
2.可溶的固体被什么物质溶解了?
3.溶解后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样理解“均匀、稳定”的涵义。
5.溶质必须是固体吗?溶剂可以不是水吗?
归纳讲解: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注:分散到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匀而稳定的状态后,仍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中。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液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而成。细沙石难溶于水,所以细沙石不是水的溶质,水也不是细沙石的溶剂,因而也不能形成溶液。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水溶液,如盐酸、氨水等;医疗上的许多药品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是水溶液;家庭生活中使用的酒、食醋、糖水等也都是水溶液。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溶剂可以是水以外的其他物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知识视窗”。
讨论交流:1.蔗糖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
2.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练习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纯净的、透明的纯净物了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无色液体
B.矿泉水也是溶液
C.40mL酒精跟60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溶液
D.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例3]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KMnO4溶液
碘酒
盐酸
10ml汽油
90ml豆油
90ml酒精
10ml水
[链接中考(可小组讨论)]
在CuSO4和Zn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
(填名称),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课堂小结: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匀、稳定。
3.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其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4.溶质或溶剂可以分别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只要它们相互分散,组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便可成为溶液。
[板书设计]
7.1
溶解
一、可溶物质、不溶物质
二、溶液的形成
1.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4.特征:均一、稳定课

7.1溶解与乳化(2)





学目

掌握乳化,乳化剂,乳化作用概念知道有些物质溶于水的热现象
教学重点
掌握乳化,乳化剂,乳化作用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有些物质溶于水的热现象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洗涤剂,植物油,水,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温度计








板书课题
7.1溶解与乳化(2)出示目标
1、掌握乳化,乳化剂,乳化作用概念
2、知道有些物质溶于水的热现象(三)教学过程引课
对比复习溶液,乳浊液的组成,分散微粒,稳定性,那么,乳浊液如何才能变稳定呢?实验
演示书上的“观察活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讲解
乳化: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乳化剂:像洗涤剂这种,能使乳浊液变稳定的物质叫做乳化剂
乳化作用:所气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
举生产生活中乳化现象的例子
洗涤剂,洗发水,洗面奶.........
乳化沥青:使用乳化剂,使理清与水相容,降低沥青的硬度,增加沥青的流动性
化妆品:使多种物质能相容共存








实验引课: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使粘在烧杯底部的塑料片脱
落,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有些物质溶于水会放热,那有没有溶于水吸热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演示实验观察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结论: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保持不变
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吸热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温度会发生变化?讲解物质溶于水吸放热的原理:溶解过程分为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过程的吸放热总结题单练习
板书设计
7.1溶解与乳化乳化
乳化剂:像洗涤剂这种,能使乳浊液变稳定的物质叫做乳化剂
乳化作用:所气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溶解过程
温度氯化钠
吸热
放热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不变氢氧化钠
吸热
放热
放热
升高硝酸铵
吸热
放热
吸热
降低溶于水放热的除了氢氧化钠,还有浓硫酸,氧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