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六年级科学下册2.7钻木取火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六年级科学下册2.7钻木取火教案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12 22: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七课 钻木取火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三、教具准备:火柴,细砂纸,铁丝,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揭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
2.你能猜想一下,古人是怎样进行“钻木取火”的吗?怎样进行解释?(学生进行交流)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探究活动 机械能的转化热能
1.活动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能产生热能?
来回搓手,摩擦产生热。学生进行活动
2.活动2:材料:砂纸 火柴 铁丝
方案:火柴和铁丝分别在砂纸上摩擦
现象 结论
火柴

铁丝

小结: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3.生我们的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学生先进行说一说。
出示挂图或图片(教科书中展示了五幅图)
观察: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
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
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
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观察这五幅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以上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
摩擦生热可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切割机,火柴的燃烧------;但是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
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我们可以在机器上加些润滑油,因为它能在摩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摩擦面不接触,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过,大大减少了摩擦.
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拓展延伸
1.我们来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学生讨论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手摇发电机
能量之间在不断发生转化
2.晒太阳是光能转化成热能;日光灯是电能转化成光能
为学生最终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五、课后践行
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