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2.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生活现象,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观察并得出结论:燃烧会产生烟尘,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校园环境吗?为什么?
2.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
3. 引入课题。(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探究
(一)寻找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污染清新空气的行为呢?
(1)使用炉灶 (2)工业生产 (3)汽车尾气 (4)焚烧垃圾
2.学生交流,结合图片,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并小结: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气体并且污染空气。
(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1.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真的会产生大量烟尘吗?我们通过实验俩观察一下。
2.提出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按步骤操作,留心观察。
3.分组实验。(点燃蜡烛,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将石棉网放置在火焰上方,观察石棉网的变化)
4.学生交流。(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小结: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石棉网变黑了。
6.如果我们将蜡烛换成燃油灯,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
7.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作为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污染空气,是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三、拓展
1.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该怎样做呢?
2.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
3.安排课外活动: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并按照课本P59的表格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调查的情况。
1. 学生谈自己调查的情况及感受。
2.小结: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二、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呢?
1.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2. 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信息。
3. 提出要求:地球环境的破坏会影响到所以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争当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