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共13+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共13+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16:05: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读诗想象
解题导入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象吗?这句诗就刻在我们今天要去的双龙洞。(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了课题中的“记”意思即记录的意思。本文就是去双龙洞游览的所见所感,是一篇游记。(板书:游记)
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你去过哪些旅游胜地?给你的游记取个名字吧。古代文人也写了很多游记,如。如果你想写游记,可以取名《记xxxx》,也可以取名《XXX记》《XXX游记》。
初读识字,语境解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重点指导:“浙”“乳”字。
3、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蜿蜒的长城。谁知道“蜿蜒”的意思?大家可以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它是“虫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虫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赶快找一找吧。
你发现了什么?(双龙洞因此而得名)
认读词语,分类感知
说说从一组组词语中你能读懂什么?
突兀森郁
大会堂
聚集
孔隙
并排仰卧
漆黑
石笋
石钟乳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直观看到)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真实感受)
梳理路线
体会顺序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完成课后第一题补充游览顺序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语句。这些语句出现在段落的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呢?
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些句子有的在段落开头,有的在段落结尾,起到了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作者从哪里走到哪里游览,这样人动景换的描写就叫做移步换景。交代游览顺序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览顺序)
拓展运用
默读习作例文《颐和园》,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画出起到过渡作用的句子,和小组同学合作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展示游览路线图,用上过渡句介绍作者游览的景点。
小结:写游记的时候我们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游览经过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游览之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将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记)
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张PPT)
双龙洞位于双龙洞内景区中心,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观,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记”是记录的意思。游记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罗店
杜鹃
狭窄
森郁
肩背
移动
额角 
登陆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
zhè

tún

wān
yán
luó

juān
zhǎi

jiān

é


sǔn
duān
yuán
我会认
我会写















易错字书写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突兀森郁
大会堂
聚集
孔隙
并排仰卧
漆黑
石笋
石钟乳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直观看到
真实感受
分类感知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游览金双龙洞的情景?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
初读感知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语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默读习作例文《颐和园》,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画出起到过渡作用的句子,和小组同学合作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拓展运用
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内洞——出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领略沿途春色,感悟写法
1、回顾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2、生边读第2自然段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文中语句。作者把握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映山红——精神;油桐——不少;沙土——粉红色;溪流——变换调子。
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板书:明艳)
作者为什么说山上的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裁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指名读相关句子。
写山中的花,与盆栽的花做对比;写溪流,用一组排比,体现山势变化带来的溪流的变化……作者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写出来,我们读着读着,感觉这些景物就在我们眼前。写游记就应该这样,不仅交代游览顺序,还要写见闻感受。(板书:游览感受)
4、你能读出山中溪流不断变换的调子吗?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二、游览双龙洞,抓感受写具体
1、默读课文4——7自然段,结合表格思考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的。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游览地点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物特点
描写方法
作者感受
2、指名读写洞口的句子。洞口的特点是“宽、高”。(板书:宽
高)“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这些都是作者的感受,这样的描写不仅让双龙洞具有一种神秘感,也突出了洞口“宽、高”的特点。
3、指名读描写外洞的句子,从“大会堂”体会到外洞的宽敞。(板书:大)
4、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的呢?(板书:窄)
老师把这两句话改动一下,谁来说说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原句的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小?
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从“后脑、肩背、臀部、脚跟”,你有什么发现?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从这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范读这句话,生想象画面。你是怎么躺的?师生接读。过洞时你有什么感觉?——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你们敢不敢动?——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想象交流: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会怎样?或者把脚稍微翘起来呢?要是你把臀部稍微往上抬一点又会怎样?
小结写法:作者把自己仰卧在小船里的感觉写得非常细致,突出了孔隙的狭小。读着读着,仿佛也置身在小船里,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然,孔隙的“小”是相对于外洞和内洞的宽大来说的。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读后让人印象深刻。
5、我们终于穿过孔隙到了内洞,此时你感觉怎样?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板书:黑

大)
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猜猜还可能有些什么。
指名读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句子。
5、小结:写游记也好,写景物也好,都要注意把自己写进去,写出自己的感觉。
三、回顾游览经过,体会详略安排
1、根据游览路线图,作者一共写了六处景点,是不是平均用力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结合“交流平台”,写游记的时候,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亲切。
四、运用方法练笔,形成能力
1、今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外洞,感受了孔隙,欣赏了内洞。你们学习到了哪些写游记的方法?
按照游览顺序,再用上过渡句连接,这是写游记的重要方法。
“初试身手”中你要带一位同学去参观植物园,你能按照游览顺序,用上过渡句把参观路线说一说吗?
2、写沿途景物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这样的游记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来写植物园的这么多景点,你会选择把哪些景点详细写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描写它的特点呢?
全班交流,试写片段。
板书设计:
写游览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回顾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分类感知
一边读第2自然段一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人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裁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
沿途景物特点:明艳
为什么说山上的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裁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呢?
花儿开在大自然中,能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可以自由生长,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样写,表明了作者对自然的崇尚与赞美。
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裁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比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排比
四个“时而”构成的排比句,展现了溪流的调子随着山势变化的也在变化。
抓感受写具体
默读课文4——7自然段,结合表格思考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的。
游览地点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物特点
描写方法
作者感受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交代方位
洞口特点:高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你知道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
孔隙特点:窄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的形式突出了孔隙的小。
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紧贴着船底,更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与船底的距离之近,衬托出孔隙的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内洞特点:黑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
,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还可能会有些什么?
溶岩
指可溶性基岩,包括石灰岩、大理岩等溶解的岩层,受流水溶蚀,有时再加上沉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旧称卡斯特地貌,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
拓展延伸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2-3)
(4)
(5)详写
(8)
(6-7)
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按照游览顺序,再用上过渡句连接。
方法运用
你能按照游览顺序,用上过渡句把参观路线说一说吗?
你会选择把哪些景点详细写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描写它的特点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一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è
jiāng

juān
xiá
zhǎi
jiān
bǎng
dēng

zhú
sǔn
(
)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栽(
?
)
簇(?
)
缓(?
)
载(?
)
族(?
)
暖(?
)
臀(?
)
漆(?
)
端(?
)
殿(?
)
膝(?
)
瑞(?
)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A.
端正?
B.
(东西的)头?
C.
项目,方面?
D.
(事情的)开头?
E.
原因,起因?
F.
平举着拿
1.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
真没想到,一段无法删除的痛苦记忆却成为曾艳萍开始写童话的端由。(?
?)?
3.
他端来水果,热情地招待我。(?
?)?
4.
近日,刘涛受邀为《淑媛》杂志拍摄了一组全新大片,以端庄大方的形象亮相。(
??)
异:A.
不同
B.
分开
C.
另外的,别的
D.
特别的
E.
奇怪
5.
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6.
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7.
这是一道奇异的光。(
)
四、写出与下列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
2.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3.
公路盘曲而上。(
)
4.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五、选词填空。
欣赏??
观赏?
1.
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2.
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兰花。
呈现
??出现?
3.
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欣欣向荣的景象。?
4.
拐个弯,(????????)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六、句子训练营。
1.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金华的双龙洞真神奇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句子,回答问题。
1.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或浓或淡”中“或”的意思是????????????????????????????
(????)?
A.
或者??????????B.
有的?????????C.
有时?
?
(2)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
A.
形状??????????B.
声音?????????C.
颜色?
2.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一个“______”点明作者是逆流而上。
(2)找出句子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
(3)这句话从声音的角度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
课文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文精彩回放。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
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
(1)拥挤?
?(?????)?
A.
人挤在一起???????
B.
地方相对小?
(2)突兀森郁?
(?????)?
A.
突然,感到很惊奇??????B.
高耸直立,阴暗?
2.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
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________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天地。
超山赏梅记
初春,正是赏梅的大好季节,素有“雪梅十里香”之称的超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公园大门前的小山坡上,有一片梅林。朵朵白梅绽开枝头,如片片白雪。白梅有5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进门不远,便是大明堂。在草坪的东边,有一株宋梅,四周用石栏围着。这株古梅,饱经风霜,树皮已成了铁黑色,树枝苍硬弯曲,枯枝已经不少,但枝头却稀稀落落地开着一些梅花,看来它并不服老,像要展示出自己生命不息的顽强意志。
穿过大明堂,在浮香阁前的庭院里,有几株红梅,开得特别艳丽。花瓣层层叠叠,非常饱满,看了使人精神振奋。
啊!超山的梅是美丽的,诱人的。
1.
给下面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饱”的字义有:①充分 
②饱足
③充实、充足 
④满足了食量
A.
饱满(   
)
B.
饱经风霜(   
)
2.
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用“________”画出表示顺序的词句。
3.
归纳各种梅花的特点。
白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浙江
杜鹃
狭窄
肩膀
登录
竹笋
二、栽树
记载
一簇
民族
缓缓
温暖
臀部
宫殿
漆黑
膝盖
端点
瑞雪
三、1.
C
2.
E
3.
F
4.
A
5.
A
6.
D
7.
E
四、1.
非常
2.
好像
3.
盘旋
4.
变化多样
五、1.
欣赏
2.
观赏?
3.
呈现
4.
出现?
六、1.
我游双龙洞。
2.
把字句:工人把汽油灯高高举起。被字句:汽油灯被工人高高举起。
3.
示例:白云时而变成奔驰的骏马,时而变成可爱的小兔,时而变成飞翔的小鸟,时而变成自由的小鱼。
4.
金华的双龙洞难道不神奇吗?
七、1.
(1)?B
(2)C
2.
(1)迎
(2)宽——窄
缓——急
(3)B
八、巴金
游览
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
详细介绍了外洞到内洞的经过
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
九、1.
(1)?B
(2)B
2.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3.
外洞
外洞很大
十、1.
A.

B.

2.
地点的转移 
小山坡上 
大明堂 庭院里
3.
白梅: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宋梅:生命不息的顽强意志。
红梅:看了使人精神振奋。
4.
本文记叙了超山白梅、宋梅、红梅的美丽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