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课件 (77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课件 (77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2 22: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
单元
主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人文主题
语文
要素
语文要素
一、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朗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4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三首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朗读
课文

听一听课文朗读
注释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朗读
课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仞岳 上摩天 。
遗民 泪尽胡尘 里,南望王师 又一年。




朗读
课文


rèn yuè
注释
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
形容很高。
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④[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⑤[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朗读
课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 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
课文



cháng
xiāng
注释
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③[却看]回头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朗读
课文
  认识生字
2
会 认 字







rèn



yuè

cháng



xiāng

蓟县
会认字
蓟花
cháng
霓裳羽衣曲
会认字
多音字 shang
衣裳。

会认字
xiāng
襄阳 襄助 共襄盛举
会 写 字




rèn



yuè









rèn
万仞 壁立千仞
会认字
会写字
韧(rèn):坚韧、柔韧。
纫(rèn):缝纫、纫佩。
形近字
五岳 岳父
yuè
会认字
会写字
摩托 按摩 摩拳擦掌

会写字
魔(mó):魔术、魔力。
磨(mó):磨蹭、磨合。
(mò):磨坊、石磨。
形近字
多音字 mā
摩挲(sa)。
遗憾 遗留 遗落

会写字
多音字 wèi
遗赠。
鼻涕 痛哭流涕

会认字
会写字
梯(tī):梯子、阶梯。
悌(tì):孝悌。
剃(tì):剃头、剃度。
形近字
女巫 巫师 巫术

会写字
写“巫”字时要注意笔顺,第二笔为“丨”,随后再依次写左右两边。
书写注意
  讲课文(一)
3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雪山】这里指祁连山。在甘肃省,终年积雪。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批注:第一句通过一个“暗”字来突出自然环境的萧瑟。云多使天色昏暗,就连一向明亮的雪山都变得黯淡,从侧面衬托出行军打仗中的苍凉悲壮。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批注:“孤”字既说明地理位置偏僻、遥远,又突出了边关将士内心的孤寂。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金甲】金属制成的铠甲。
【穿】磨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批注:第三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诗人通过描写铠(kǎi)甲因为用得过多而破损这个小细节,来表现战事的频繁、紧张和将士们的辛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批注:最后一句直接抒情,写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言壮语。尽管边地荒凉,战斗艰苦激烈,但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被磨灭,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资料链接:“破楼兰”运用了典故。根据《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斩杀了楼兰王。古诗中常用“楼兰”代指边境敌人,用“破(斩)楼兰”代指建功立业。
·参考译文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浓浓的云雾使整个祁连山都变得昏暗了,边塞上只有一座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战事频繁,将士们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破了,他们发誓不打败敌人绝不归还。



回顾全诗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侧面衬托出  行军打仗中的苍凉悲壮和边关将士内心的孤寂,表现了他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讲课文(二)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 形容很长。与下句的“五千仞”都是虚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批注:一、二句意境开阔深沉,对仗工整。诗人在这里选取黄河和华山两个典型景物,代表着北方中原地区雄伟壮丽的风光。“东入海”“上摩天”两个短句使本来不动的山河变得更有生气和动感,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批注:第三句通过“泪尽”一词,表现了中原遗民在金的暴政下经受折磨的时间之长。以中原遗民眼泪流尽来表现他们渴望王师北伐的迫切心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批注:“望”在这里是盼望、期望的意思,中原遗民在金人的长期暴政下生活,他们盼望宋朝的军队能够早日解救他们。一个“望”字表达了中原遗民的苦盼之情。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说明中原遗民希望南宋军队能够出师北伐、恢复中原的愿望一年又一年地落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奔腾不息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高耸入云的华山向上直冲云霄。
在金人暴政的统治下,中原人民的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南宋朝廷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参考译文
回顾全诗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和华山两个典型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中原遗民的牵挂和对南宋军队收复中原的渴盼,蕴含着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讲课文(三)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涕】眼泪。
【裳】古人穿的下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批注:首句开门见山,叙事点题,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气势。“剑外”点明了诗人所在之地。“忽”字表现捷报来得突然,突出了诗人听到捷报后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把人们奔走相告、传递喜讯的情景融于字里行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批注:“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写出了诗人在“初闻”捷报时的复杂情感,这是诗人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思考:诗人在听到官军胜利的捷报后非常高兴,为什么还会“涕泪满衣裳”呢?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答案示例:这是诗人喜极而泣的表现。这泪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年漂泊、动荡生活的感慨。现在国家即将结束战乱,人民将安居乐业,自己也将回归故里,忍不住悲喜交集,留下了眼泪。
思考:诗人在听到官军胜利的捷报后非常高兴,为什么还会“涕泪满衣裳”呢?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地,胡乱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批注:三、四句写全家人听到捷报后高兴的情景。“却看妻子”表明诗人由自己写到家人,看到妻儿愁云消散、笑逐颜开,诗人也无心伏案,而是随意卷起诗书,与家人同享胜利的欢乐。“喜欲狂”是诗人惊喜情感的更高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欣喜若狂的神态。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指明媚的阳光。



【青春】指春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批注:第五句描写了诗人的“狂”态,这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诗人因为内心极度兴奋,所以需要通过放声歌唱、纵情饮酒来抒发自己的 喜悦之情。“放歌”“纵酒”正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批注:第六句描写了诗人的“狂”想。春天已经来临,诗人想象着在鸟语花香的宜人景色中,与妻子和孩子“作伴”“还乡”的美好画面。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立刻、马上。



【襄阳】今属湖北。
【巴峡】指重庆市巴南区境内的一段峡谷。
【洛阳】今河南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批注:最后两句是诗人对“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的遐想,也是诗人归心似箭的心理写照。这两句包括四个地名,这四个地方虽然远隔千里,但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等词将其串联起来,展现出一幅归途中极速飞驰的画面。“穿”“下”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想象着在险峡中穿行疾驶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一听到眼泪就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点儿忧伤,我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明媚的阳光中我放声歌唱,纵情饮酒,和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即刻就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直下转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回顾全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以“喜”字贯穿全篇,主要写诗人听到捷报后喜悦兴奋和急于归乡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望平息战乱,回到家乡的愿望。



  课后题讲解
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讲课
后题
默写的时候注意不要写错字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讲课
后题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讲课
后题
答:“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战事频繁,将士们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破了,他们发誓不打败敌人绝不归还。”这句诗写出了戍边将士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讲课
后题
答:“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是“在金人暴政的统治下,中原人民的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南宋朝廷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中原遗民的牵挂和对南宋军队收复中原的渴盼。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讲课
后题
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在明媚的阳光中我放声歌唱,和妻儿一同返回家乡。”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极度兴奋,通过放声歌唱、纵情饮酒来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参考素材
7
王昌龄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品有《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等。
《从军行》是诗人在国力强盛的盛唐时期,以雄浑悲壮的豪情谱写的一组边塞诗。共有七首,本课所选为第四首。
·创作背景
《从军行》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代表作品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陆游简介
这首诗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诗人当时已罢归故里山阴(今浙江绍兴)。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诗人向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百姓,渴望南宋朝廷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其擅长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望岳》《春夜喜雨》等。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杜甫简介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流落梓(zǐ)州(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一场历时七年多的叛乱,至代宗广德元年(763)结束,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严重破坏了生产,使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诗人杜甫在这场叛乱中颠沛流离,从故乡洛阳辗转到四川,深受战争之苦。
安史之乱
·资料链接
参考
素材